专家教你为宝宝强势抵抗呼吸道感染

2016-8-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专家教你为宝宝强势抵抗呼吸道感染

很多家长都知道流感是呼吸道沾染疾病,但是,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的表现可不止这一种。

春季宝宝为何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专家表示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来看,婴幼儿上呼吸道黏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狭窄、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遭到侵害。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都有病毒、细菌、微生物寄生,当宝宝突然受凉、情绪不好、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遭到病毒、细菌的侵害,引发炎症。再加上宝宝一般穿得很多,冬季很少外出活动,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所以春季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一般都起病急,并伴随发热。

警惕宝宝患上6种呼吸道疾病:

1、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随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点。

2、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3、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痂皮。

4、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5、流感:一般表现为病发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6、肺结核: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预防措施之居家预防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常常开门窗透风或喷洒空气清洁剂,常晒被褥,可以杀死环境中的病原菌。家里要常透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洁、湿润,不要再让污浊、干冷的空气刺激宝宝的呼吸道。

1、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一些常见的病原菌或病毒,除以空气中的飞沫为沾染途径外,还常通过侵犯人体黏膜组织而感染,而且接触沾染要比空气沾染严重。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沾染给您的宝宝,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出入公共场所后回到家中,最好要洗手、换衣物再去接触婴幼儿,以保护宝宝免受感染。

2、多饮水:多饮水,有利于排尿和发汗,使体内的毒素和热量尽快排出,帮助宝宝预防发热。

3、注意保暖: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气候多变,早晚温差也很大,如果突然减去太多衣物,极易下降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可穿得太多,这样会压迫孩子的身体,使其活动受限,影响消化,穿着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4、清洁宝宝的皮肤:勤洗勤换衣裤,特别注意保持孩子鼻周皮肤的清洁。孩子呼吸道感染后,常常流鼻涕,时间长了,鼻子周围,尤其是鼻子下面的皮肤会发红,孩子会感到很疼。可以用温湿的毛巾给孩子敷一敷,然后涂一些消炎药,比如金霉素眼药膏。

预防措施之外出预防

1、阔别患者:阔别得了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避免遭到感染是最直接的方式。外出时,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透风不良的影剧院、百货公司、超市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去。

2、制定锻炼计划:锻炼对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很有帮助,增强体质是防病的第一重要要素。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最好时间来一些户外活动,可充分利用日光浴、空气浴,以提高宝宝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但注意雾天不要外出,由于浓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3、休息:要注意培养宝宝养成良好、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体质,不断提升宝宝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

春季宝宝呼吸道感染食疗粥

1、胡萝卜山药粥:取胡萝卜克,山药克,粳米50克。将胡萝卜及山药切成小块头,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半熟时加入胡萝卜及山药,再煮成粥。山药健脾助消化,胡萝卜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2、黄芪红枣粥:取黄芪10克,红枣15枚,粳米50克,先加水煮黄芪约半小时,去浮渣取汁加入红枣及粳米煮粥,早晚各吃一次。黄芪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红枣养血补血,合适易感冒、贫血的宝宝。

3、太子参麦冬杞子粥:取太子参12克,枸杞12克,麦冬12克,粳米50克。太子参、麦冬加水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枸杞子及粳米煮粥,早晚各吃一次。太子参补气,可提高免疫力,麦冬养阴补肾,杞子补肝肾。适宜于生长发育落后,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宝宝。









































一个是鉴定评估
广西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