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食疗系列四风寒咳嗽
2021-10-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点击“邓健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中医诊断学有多个实用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即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儿童咳嗽按寒热辨证,可大体分为寒咳和热咳,按表里辨证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按虚实辨证则可分为实咳和虚咳。实咳中最常见的几个证型是:风寒证、风热证、痰湿证和痰热证。后三者之前已经向大家介绍了相关食疗,今天为大家介绍风寒证的药膳。
1
风寒咳嗽的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患儿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侵犯肺卫,由皮毛而入,引起肺失宣降,产生咳嗽;或暑夏过度使用空调、过食生冷之物,导致“形寒饮冷则伤肺”而发病,表现以寒实证为主,兼有风邪表证,部分体弱儿还有表现出肺脾两虚的症状。主要表现:发病较急,咳嗽声重,受凉吹风后加重,痰白而稀或带泡沫,流清稀涕,鼻塞明显,不断喷嚏,鼻痒咽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怕风怕冷,喜热饮,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
2
法夏陈皮苹果汤
材料:
法半夏5克、陈皮3克、生姜6克、苹果半个。
方法:
苹果去皮、去心、切片,法半夏和陈皮浸泡20分钟,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水约ml,武火煮沸,转文火煲约30分钟即可。
Tips:煮出来的汤液,本人觉得有点酸(可能是苹果品种问题),少许辣,如果患儿服药困难者,可以加上一颗蜜枣一起煮。
汤解:
本汤具有驱寒疏风,温肺化痰的作用。汤中君药——法半夏,味辛,性温,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是温化寒痰的常用药,臣药——陈皮味苦、辛,性温,能理气健脾化痰。此两药常组成药对,用于治疗寒痰。佐药——生姜,味辛、性温,能驱寒解表,止咳止呕。使药——苹果,营养丰富,味美价廉,调和汤味。本汤使用二陈汤的君臣二药(法半夏和陈皮),主治寒痰,加上生姜驱寒,共起散寒化痰的作用。
如果是头身困重,流涕明显,可以加入连须的葱白3根,在煎煮的最后五分钟加入。煮过的苹果具有少许止泻的作用,如果患儿合并大便偏稀,那么可以连苹果肉一起吃了,效果更好;反之,如果大便干结,那就喝汤即可。
3
胡椒芡实茯苓猪肚汤
材料:
胡椒10粒,芡实和茯苓各10克,猪肚半个。
方法:
将猪肚洗净,焯水去腥,将所有食材放入炖盅,加水ml,炖两个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汤解:
本汤具有温肺解表,健脾暖胃的作用。汤中君药——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可以温中驱寒。臣药——芡实和茯苓,健脾和中,化痰利湿。佐药——猪肚,味甘,微温,是补脾的要品,是民间所说“以形补形”的典型。本汤侧重于散寒和温脾,胡椒辛热,温中散寒,驱寒邪外达皮毛,发汗而出;芡实茯苓,健脾利湿,“脾为生痰之源”,通过健脾可以达到化痰的作用。本汤适合于平素脾胃虚寒复感风寒之邪的患儿。PS:脾胃虚寒的表现:胃纳欠佳,喜热饮,喜按腹部,口水分泌多,精神困倦易乏力,大便带不消化食物,吃错生冷之物容易拉稀,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
4
结语风寒咳嗽多见于各型感冒咳嗽的早期。风寒之邪外袭患儿肺卫,引起一系列风寒证的临床表现,但多数2-3日后,会逐渐发展为痰湿证,或转化为风热证,所以风寒证的治疗是相对急迫和疗程较短的。
咳嗽是一个症状,而非病名,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咳嗽这一个症状,以前曾有一种说法:“进门闻咳嗽,医生邹眉头”,意思是患者因为咳嗽不适来求医,一进诊室就咳嗽,医生则会头大头痛,皱起眉头,为什么呢?因为咳嗽这一症状涉及的病种太多,医生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很伤脑筋去分析,尤其是一些慢性咳嗽(儿童定义是咳嗽超过一个月,成人定义是超过两个月),多种方法治疗效果都不好,所以医生会皱眉头陷入苦思。所以对于咳嗽的治疗,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病程可能会较长,家长们应该有保持耐心和恒心去治疗调理。
之前向大家介绍的多种咳嗽食疗方,食材药物的用量都是以一个年龄3岁,体重14kg左右的小孩为标准的,如果您家小孩较小或偏大,可以适当加减用量。同时如果病情变化较快,进食药膳效果不好,咳嗽加重,甚至喘息、发热,医院就诊。对于部分吃药困难患儿,每次吃药都像打了一架似的费劲,邓医生将迟些推出一些外治方法,敬请期待!
邓健医生
有温度的儿科医生
邓健熬夜码字不易,且赞赏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