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一小儿咳嗽诊治需注意,咳

2021-1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曾莉君医生

硕士研究生,广州医院呼研所小儿呼吸专业组。年取得《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主试资格。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慢性咳嗽、反复喘息、鼻塞、流涕、夜间打鼾等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以及儿童睡眠呼吸障碍认知行为功能的影响。

本文作者:曾莉君

本文审阅:陈爱欢

咳嗽对于儿童来说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许多咳嗽的原因都与呼吸道疾病相关,但不是所有的病例都仅仅是由呼吸道疾病引起的。

儿童患者由于年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有限性,通常在表达病情时无法进行准确表述,特别是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导致的心理问题更是无法表达。那么在临床中,对于一些特殊的小儿咳嗽应注意什么?如何引导儿童患者表达自己的病情?下面请看案例分享。

案例呈现

11岁女患儿,咳嗽,流涕5天

现病史

患儿5天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咳嗽,伴鸡鸣样声响,平静呼吸、平躺可缓解,入睡后消失,咳剧伴胸闷、咽痛,有流涕,少痰,无发热,无喘息,无气促,无呼吸困难。

否认异物吸入史。精神、睡眠、胃纳可。

既往史

无湿疹史。有鼻炎史,平时喜张口呼吸。

6岁诊断支气管哮喘,吸入舒利迭治疗,9岁自行停药。至今无再发喘息。近1年有2次上呼吸道感染、1次支气管炎,病程约1周。

对头孢曲松过敏。否认支气管哮喘家族史。

入院体查

T36.7℃,HR96bpm,R24bpm,神清,营养中等。

颈部对称,气管居中,颈部淋巴结、甲状腺无肿大。

鼻粘膜苍白,双下鼻甲肿大,堵塞鼻孔约1/2。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检查

血常规:WBC:4.50*10^9/L,N%:39.5%,L%:44.0%,EOS%:7.6%,HB:g/L,PLT:*10^9/L。C反应蛋白(快速法):0.5mg/L(参考值0-10mg/L)。

入院诊断

支气管炎

(该视频播放时间为12秒)

从视频可见。患儿咳嗽时出现鸡鸣样声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咳嗽呢?患儿入院后完善了相关的检查。

入院后检查

电子喉镜:声带正常,无活动异常,声门下未见异常

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肺实质未见病变

副鼻窦CT未见明确异常

喉部CT平扫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

血常规:WBC:4.80*10^9/L,N%:47.5%,L%:37.0%,EOS%:6.3%,HB:g/L,PLT:*10^9/L。生化、心酶、肝功等未见异常。

病原学: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1:,余为阴性。

血清过敏原:总IgEkU/L,屋尘螨、粉尘螨为6级,狗毛为1级,鸡蛋白/牛奶/小麦/花生/黄豆为0级,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为0级。

呼出气一氧化氮:57ppb。诱导痰细胞学分类:中性粒细胞18.5%,巨噬细胞71.5%,嗜酸性粒细胞8%,淋巴细胞2%。

肺功能: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累计吸入乙酰甲胆碱0.mg)。

住院期间我们观察到患儿的咳嗽特点:

——专注于某事件时可消失

——入睡后消失

进一步了解到患儿的生活背景:

-父母离异

-成绩优异

-家人对哮喘的恐惧,不愿接受哮喘这个诊断,自行停用抗哮喘药物

心理科会诊:焦虑抑郁状态,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中度;敌对、精神病性:重度。PHQ-9:重度抑郁。GAD-7:重度焦虑。

患儿平素不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对患儿的具体症状并不了解。经过医生的再次详细询问,发现患儿5年前诊断支气管哮喘,2年前自行停药,停药后无再发喘息,但反复出现咳嗽,每月均有症状,间有胸痛、胸闷,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闻刺激性气味可诱发。

治疗经过

经口服阿奇霉素抗感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并结合心理科干预疏导,患儿鸡鸣样咳嗽消失,间有数声干咳。

出院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心因性咳嗽

出院后患儿于呼吸专科随访,接受哮喘规范化治疗,并在心理科门诊随诊。

临床启示

A.支气管哮喘需要长程规范治疗,不能症状改善或消失就自行停药。自行停药的风险:

增加急性发作风险,严重急性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

可引起不可逆肺功能损害;

可增加成年期慢阻肺风险。

B.心理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心因性咳嗽常见于年长儿,日间咳嗽为主,专注于某件事或夜间休息咳嗽消失,可呈雁鸣样高调的咳嗽;

常伴有焦虑症状。

患有哮喘等疾病的患儿,心理因素的影响可导致症状被夸张放大,并可出现难以用疾病解释的奇特表现(本患儿咳嗽时发出鸡鸣音)。

C.重视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如父母离异等),一定要重视并注意观察孩子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变化,多与孩子沟通,如发现异常尽早寻求医疗帮助。值得重视的是,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推行,很多家庭都添了或准备添二宝,对于大宝而言,二宝的出现可能会让他/她感到无助和焦虑,因此,添了二宝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大宝的感受,千万别因二宝的到来而忽略了大宝,临床上不时就会遇到二宝出生后大宝出现心因性疾病的例子。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其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8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