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妈妈,我吃了这种感冒药怎么聋

2018-9-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最近流感爆发,

有些家长为了省事直接在药店买药给孩子吃。

却很少有人了解:

“我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我国每年2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致死”

央视的这则儿童安全用药宣传片

看完,心痛得哭了!

五岁的小浠诺:妈妈,

我吃了这种感冒药怎么聋了!

这个小女孩以前特别爱笑、爱跳舞,妈妈说她一岁就会喊爸爸妈妈了,但现在的小女孩只能用手语表达:“我知道声音就在我身边,我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时,那么无助,作为应该保护他们的成年人,此刻竟然无能为力。看哭了千万妈妈。

因为用药不当,每年大概有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数字,这些明明都是健康的孩子,却因为大人的失误,令他们背负了一生的痛苦。

家长一定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成人药,有些孩子感冒咳嗽,家长就给孩子减量吃大人的感冒药,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成人的药无论是从病理上还是副作用和口感方面都是与儿童专用药不能比较的。

如果家里是老人给看孩子,老人常吃的降压药等,请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长也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以免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误服。

若是宝宝不幸误食药物,家长一定要记得尽快弄清药物名称,服用多久了,还有服用的量有多少,这样方便医生治疗抢救。

世上没有一种爱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更无私。从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开始,就希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若是因为我们的一个小疏忽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对我们、对孩子都是无尽的伤害!

请让你的医生朋友知道:作为医生,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熟记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疾病,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注射不点滴的国际治疗原则。每个人也应该了解一下:

附录: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疾病清单

(滑动查看)

内科

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

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儿科

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妇科

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哪些药物孩子碰不得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内容出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这几种退烧药,严禁给宝宝吃。

1.安乃近

安乃近是曾经的“退烧之王”,在所有退烧药中,它退烧快而且价格还便宜。

但是,安乃近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不良反应又多又严重:

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一大串副作用。

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再给宝宝服用安乃近了。(包括成人也不推荐用)

2.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但同时也有一定解热作用,所以早期也用于退烧。

不过近年来,全球已发生多起与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所以目前此药已禁止作为退烧药使用。

而且早在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曾下发了一条《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规定:

根据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调整尼美舒利临床使用,明确尼美舒利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即便是成人使用,也应在至少一种其他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且仅限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等疾病。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且价格便宜的解热镇痛药。

诞生于年,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堪称“万灵药”。

大人用或许没事,不过如果用阿司匹林给宝宝退烧,则可能会让宝宝丧命。

医学研究表明,若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且有发热时,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的危险,此病又称瑞氏综合征,多见于4个月-5岁的儿童。

儿童阿司匹林服用者比未服用者的发病率高出25倍,且与服用剂量关系不大,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发这种病。

患儿可表现出过度疲劳、异常兴奋、频繁呕吐、体温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死亡率达30%。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能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而我国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疗方案”中有过告诫:对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什么退烧药可以给宝宝吃

对宝宝安全的退烧药有2种:

一、乙酰氨基酚

代表药有泰诺林、扑热息痛、必理通、小儿百服宁等,它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人。

其退烧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起效较快)但不良反应小,对胃肠刺激轻微,不影响血液凝固性,也不会引发瑞氏综合征,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荐和使用。

该药目前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高热首选药。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

该药使用不当的话会损伤肝脏,因为该药经肝代谢,代谢产物中有极少量对肝细胞有毒性的羟化物,太小的宝宝肝脏解毒功能不全,应警惕会造成肝损害,所以服用该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二、布洛芬

代表药是美林和芬必得。

布洛芬具有不良反应少、胃肠刺激轻的优点,对血象及肾功能的影响亦较小,退热作用更为持久。

平均控制退热时间为5小时左右。对于39℃以上的高热,布洛芬的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好。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高烧难退的宝宝,6个月以下的宝宝要慎用。

不过,布洛芬的作用排序是消炎、镇痛、解热。因此,它的首要作用是消炎而不是退烧。所以,即便宝宝到了可以服用布洛芬的月龄,家长也应严格按照宝宝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最新《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明确推荐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这是流感诊疗方案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其中西药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儿童抗感颗粒等。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1、别迷信偏方

孩子生病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医院就诊。

2、用药之前检查药物是否过期

定期清理家里的药。

3、用药前认真看说明书

特别注意服用方法、用量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4、注意喂药方式

有的家长喜欢把药和果汁或奶混在一起喂孩子,但是我们不知道药物的成分与果汁或奶混合在一起会不会有化学反应,最好还是用温开水送服,也不要强灌,以免引起意外。

5、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

若是孩子在用药后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从今开始,为了孩子,

必须让更多家庭认知到儿童用药的重要性!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康的成长

这世上再没有此类的悲剧!

编辑

迷人的烧仙草

来源

综合自广州妈妈频道、央视新闻、中国药学会、新浪微博,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nwmdia

ycdtb.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5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