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涛哮喘,应坚持长期治疗日常注意防过

2020-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颐和园

哮喘,应坚持长期治疗;如有鼻炎症状,应一起治疗。

哮喘,应坚持长期治疗

林江涛认为:哮喘是一个慢性疾病,其潜在的疾病基础是慢性的气道炎症,即气道的高反应性。如果气道炎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气道反应性增高仍然存在,就会造成反复或者加重。哮喘防治指南要求,哮喘患者通过治疗首先必须达到控制,在病情得到控制以后,不要匆忙减药或停药,必须维持最好的控制状态在3个月以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的病情监测下可以逐步降级治疗,即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如果医生判断您的哮喘确实达到了控制,并且维持了3个月以上,才可以考虑减药。不主张突然停药,因为可能会引起病情的加重。应该在哮喘控制的前提下,减少到最低的药物剂量,如果坚持1年以上,效果还是非常好,可以试着停药。需要注意的是,停药以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再次失去控制,那么还要重新开始治疗。因此,我们强调,哮喘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可以在保持控制的情况下逐渐减药,但要想获得良好的控制水平,应坚持长期维持治疗。

  

林江涛教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导(新华社图片)

有效控制哮喘可改善肺功能恢复正常生活

林江涛介绍,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状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生。

  

“环境因素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由于现代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多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其他物理性的、化学性的、感染性的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他说。

  

林江涛指出,哮喘最严重的危害表现为急性发作,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医院治疗,个别严重患者要进入ICU,甚至极少数的会死亡。

  

“反复的哮喘急性发作,意味着肺功能加速下降、结构显著改变,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林江涛指出,早期发作造成的肺功能损伤是可逆的,即发作后通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肺功能可以完全恢复。但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气道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导致气流受限,气道阻塞,会造成肺功能不可恢复的损伤。

  

林江涛同时提醒,即使没有急性发作,哮喘若控制不好,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患感冒后会加重病情,每一次感冒都可能是严重的打击。”

  

相反,林江涛强调,控制好的哮喘病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其临床标准包括:没有日间症状和夜间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不需使用缓解症状药物;没有急性发作;同时肺功能必须达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呼吁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保障哮喘患者长期规范用药

  

哮喘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长期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的抗炎治疗和规范管理。

  

“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哮喘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何为规范治疗?就是按照指南推荐的药物,并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有效管理。反之,随意性的治疗、缺乏长期管理,就是不规范的治疗。”林江涛说,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如果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是能够达到控制的。

  

目前来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患者的首选控制药物。有证据显示,新型ICS/LABA较现有的ICS/LABA,哮喘控制改善提高25%,可以帮助更多的哮喘患者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这得益于新型药物能够提供更强的抗炎,一天一次,持续24小时改善肺功能,大大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控制效果。

  

在很多地区,一些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并没有被医保所覆盖,门诊、病房的报销比例不同,患者要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医生在治疗时也多有掣肘,需要考虑如何为患者省钱,而不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林江涛建议,将更多推荐药物纳入医保,同时加快新药的引进速度,提高哮喘规范治疗的社会保障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哮喘。

  

哮喘治疗和管理需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

  

林江涛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哮喘管理取得了非常大进步,哮喘的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不同区域也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哮喘患病人数超万,城区仅28.7%的患者达到哮喘控制,医院的哮喘患者控制率估计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林江涛认为,除了经济原因,各级医生的对哮喘的认知和诊疗能力,民众的认知水平都制约着哮喘病人的规范诊疗。

  

一方面,很多患者不知晓哮喘是慢性病,也不清楚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往往在症状加重和发作时才用药,症状改善、缓解后就自行停药;另一方面,我国分级诊疗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大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医疗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社区管理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医院医生主要承担疑难重症的医疗任务,社区医生主要承担病人长期管理的任务。初诊和轻症的病人应该在社区,这需要对社区医生要有充分的培训。”林江涛说,“实际上,一般的哮喘诊治和管理并不复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医院。如果哮喘治疗、管理能做到像糖尿病、高血压那样,在大众有充分的认知的前提下,开展社区防治,就可以更显著提高控制水平。”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避免误区

  

林江涛强调,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长期坚持规范用药,不要误以为用药会有副作用而随意减药、停药,即使症状改善,也不能自行停药;在长期用药的基础上,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会诱发哮喘的加重和急性发作;同时,要注意改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要注意除螨、避免潮湿发霉。“哮喘患者的家中,室内装修要尽量简单,避免装修材料污染;布置也要简单,不要铺地毯等,避免藏污纳垢”林江涛提示。

  

对于很多患者关心的饮食和运动问题,林江涛说,注意平衡饮食即可,如果没有过敏的食物,不需要特殊忌口;注意起居规律;鼓励病人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在林江涛的哮喘患者中,有一周能踢三场足球的患者,有可以爬山、去全世界旅游的患者,完全如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控制不好的哮喘患者,例如稍一活动便气喘、肺功能不达标的患者,运动是引起发作的因素,要避免。

来源:新华网

观点:林江涛

编辑:爱心







































白癜风的络氨酸酶活性治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5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