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保搭配上呼吸道感染
2018-8-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
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一、常见病因
1.病原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是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
2.体制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的儿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3.环境因素:被动吸烟、护理不周、气候骤变或不良环境因素等,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力功能紊乱,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问诊要点
1.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三、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体检:鼻腔粘膜及咽部充血,或见扁桃体肿大、充血、甚至化脓。有时咽部、扁桃体表面可见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
四、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五、排除以下疾病
过敏性鼻炎,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另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与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六、治疗原则与关联销售
治疗原则:早期以抗病毒为主,并对症处理、增强免疫;如细菌感染则配合使用抗菌消炎药。
临床症状
对症用药
流鼻涕、打喷嚏
录雷他定等(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鼻塞
盐酸伪麻黄碱等
发热、头痛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咳嗽
右美沙芬、盐酸氨溴索等
抗病毒药
抗病副口服液、利巴韦林等
抗细菌药
阿莫西林(3个月以下儿童慎用)、罗红霉素等。
类别
功能
对症用药
主药
病毒感染
抗病副口服液、利巴韦林等
细菌感染
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颗粒、罗红霉素颗粒
辅药
对症处理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
缓解症状
小儿咽扁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止咳糖浆
关联用药
增强免疫力
复合维生素、维生素c泡腾片、牛初乳。
注意: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的15种成分包括: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的伪麻黄碱、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塞洛唑啉;抗组胺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尔可定以及用于除痰的愈创甘油醚、吐根剂等。含有这15种成分的药品两岁以下婴儿禁用!6岁以下小儿要慎用!
在治疗上,急则治其标,首先对症用药解除发热、头痛、头晕、流清涕等症状,合并感染时服用抗生素杀菌,标本兼治,疗效更好。儿童胃肠道功能较弱,用药易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强调疗程用药,预防药源性疾病。
七、专业提示
1.注意多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
2.抓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注意居住环境通风,保持室内卫生
4.疾病流行季避免去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5.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6.调节免疫力的乃捷尔初乳素坚持日常服用
适用人群:
无不适宜人群
营养学阐释:
乃捷尔中的免疫球蛋白、维生素C、蛋白质等成分都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儿童感冒、发烧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单纯用药只能对细菌起作用。
产品组合卖点:
乃捷尔的活性免疫球蛋白直接增强机体体抗力,IgA增加抗感染能力,对抗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病毒。乃捷尔按照疗程服用,增强免疫力,会起到更好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