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nbsp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之流感嗜
201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流感嗜血杆菌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菌,健康人群的自然携带率直接影响流感嗜血杆菌侵袭性疾病的发生。一项针对我国南方地区份健康儿童口咽部标本的流感嗜血杆菌带菌率调查表明,平均携带率为19.6%,其中以冬季最高(36.7%),秋季次之(18.0%),夏季为12.4%,春季为10.9%。流感嗜血杆菌是目前国内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儿童鼻咽部带菌率为20%-40%。我国24.7%-29.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学分型)感染占97.8%。
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约1.5μm×0.3μm大小,呈杆状、丝状等多形性,无鞭毛、无芽孢、黏液型菌株有荚膜。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不生长,需X和V两种生长因子。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较佳(初次培养在5%-10%二氧化碳环境,马血、兔血阳性分离率优于羊血),培养24h后,呈灰白、圆形、光滑、半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具有鼠臭味(由色氨酸代谢产生的吲哚产生)。菌落可呈三种形态:M型(黏液型)、R型(粗糙型)和S型(光滑型)。有荚膜的菌株菌落呈M型,黏稠并有光泽,血清型分a、b、c、d、e、f6个,b型致病性最强,f次之。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抗吞噬株用的荚膜、具有黏附作用的菌毛、能分解分泌性IgA的IgA1蛋白酶。
流感嗜血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甘露糖,吲哚、氧化酶、触媒、硝酸盐还原反应试验为阳性,血平板上卫星试验阳性。
治疗应选择氨苄青霉素肌注或静注,当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时可改用头孢菌素。一般可选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轻中度感染提倡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中重度流感嗜血杆菌肺炎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极重症患者可应用第4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
如分离出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则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耐药机制大多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如遇β-内酰胺酶阴性、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罕见流感嗜血杆菌(即BLNAR),即使体外药敏实验表现为敏感,均应视为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他定、头孢他美、头孢尼西、头孢丙烯、头孢呋辛、氯碳头孢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应用的疫苗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研发,主要组成成份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蛋白。
作者:迈克生物技术部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白癜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