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高发季,你可能想知道
2018-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秋冬季节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发热、咳嗽、流鼻涕时不时会光顾宝宝,让爸爸妈妈们既心烦又心疼,可能在陪宝宝跟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还有一堆的问号,那就看看下面的内容能不能帮你解开问号。
1、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
对于发热的宝宝,如果精神状况比较好,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在发热初起时可暂时在家观察,多饮水,解衣散热,当肛温或耳温超过39°时服用泰诺林或美林降温。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宝宝伴有其他症状如精神不好、老是想睡觉,哭吵、烦躁不安,呕吐或腹泻,咳嗽剧烈或气急等,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一般在三天左右,咳嗽流涕等症状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反复发热三天仍不退,咳、涕症状两周还不缓解,也需要及时就医。对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热因为病情相对比较复杂,不建议爸爸妈妈们自己处理,医院的哦。
2、据说病毒和细菌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那怎样判断宝宝是感染了哪种细菌或病毒?
当宝宝因为发热或咳嗽就诊时,医生通常会给宝宝验个末梢血也就是血常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宝宝是不是存在细菌感染,当然如果在发热12小时以内验血,血液的指标可能还来不及反映出来,查出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会相对低一点。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少部分由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根据血常规结果仅能大致判断宝宝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概率,而不能告诉我们具体是哪一种病菌。这时医生还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比如用棉签取宝宝鼻腔或咽部的分泌物检查,或抽血做抗体的检查来发现病原的蛛丝马迹。很多情况下,这样还是找不到病原体的踪迹,不过也没关系,医生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症状和体征进行经验性的治疗。
3、抓住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元凶”,是不是都有针对性的药物可用?
对于呼吸道细菌感染,可以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病毒感染,除了流感病毒、EB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是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的,这时我们能做的是止咳、化痰、平喘、退热等对症处理及适当的护理,等待宝宝自己的免疫系统最终将病毒清除。除病毒细菌外,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如果明确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会用重磅武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希舒美,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控制感染。当然有时“元凶”会不止一个,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者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就更复杂一些了。
4、宝宝因为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去看了医生,按照医嘱服药,为什么咳嗽没有好,反而加重了?
多数情况下,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医生开出的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的药物,能适当减轻症状,但并不一定能缩短病程,而疾病本身有发生、发展到好转、治愈的演变过程。另外除了药物治疗,疾病的转归还跟病原体的致病性、宝宝身体的免疫状况有关,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呼吸道感染初期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但婴幼儿因为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容易出现混合感染,或者上呼吸道的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等,这些都有可
能引起病情的变化,造成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这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复诊或联系医生告知宝宝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检查和治疗方案。
5、宝宝咳嗽、气喘时医生经常会让我们做雾化,雾化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的溶液经过雾化装置处理后,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或颗粒悬浮在气体中,然后通过特制的面罩吸入呼吸道,经过雾化器处理后的药物颗粒非常小,直径只有不到5μm,可以轻易到达支气管甚至肺部,达到治疗目的。雾化吸入是通过局部呼吸道给药,相对于口服或静脉等全身给药方式,它的作用更直接高效、起效迅速、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少,被普遍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常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于急性喘息性疾病更是首选的给药方法。当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雾化吸入,常用的雾化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炎、平喘、化痰类药物,医生会根据宝宝病情进行选择。
有些爸爸妈妈会自己网上购买雾化机器,方便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购买机器时一定要注意参数中的颗粒尺寸,包括颗粒平均中位直径和5μm的微粒百分比,5μm的微粒百分比越多越好,因为只有直径5um以下的颗粒才能被吸入下呼吸道,起到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的目的,而直径5μm以上的颗粒只能沉积在咽喉部。能达到有效参数的雾化器价格基本在千元以上,大家不要被某些商品的宣传所迷惑。另外在家雾化治疗也要在医生的诊断基础上进行,千万不要自行用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