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呼吸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2017-3-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内科护理学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神经、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传染病。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包括:概述、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肺脓肿、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呼吸道   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主要生理功能是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阻拦作用;环状软骨在声带下方,是喉梗阻时进行环甲膜穿刺的部位。   从鼻腔到环状软骨,主要作用: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与湿度。   下呼吸道:起自气管,止于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实质。气管逐级分支到肺泡共24级,构成气管-支气管树状结构。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   三级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囊   肺泡:Ⅰ型细胞与邻近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气血屏障(呼吸膜);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一薄薄的液膜,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防止肺泡萎缩。   肺泡巨噬细胞(二)胸膜和胸膜腔   平静呼吸全过程,胸腔内压低于大气压,称胸腔负压。   平静呼气末胸腔内压-3mmHg~-5mmHg   平静吸气末胸腔内压-5~-10mmHg   是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同时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三)肺的血液循环

  双重血液供应   肺循环:由肺动脉(右心室)-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组成,称为功能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支气管循环:由支气管动脉和静脉构成,称为营养血管。(四)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1.肺通气   (1)潮气量(VT):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呼吸器官的气量。正常成人潮气量为~ml。   (2)每分通气量(MV或VE):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正常成人每分通气量约6~8L。   (3)肺泡通气量(VA):指在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VA=(VT-VD)×f。生理无效腔(VD)是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之和。   (4)最大通气量:是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能反映机体的通气贮备能力,其大小取决于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肌的力量、肺的弹性和呼吸道的阻力,其中以呼吸道阻力影响最大。若比预计值降低20%以上为不正常。   2.肺换气 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有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分子量、通气/血流比例、肺泡膜的弥散面积和厚度等。(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在延髓,O2、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   (1)O2:当Pa02<60mmHg时,才对外周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   (2)CO2:主要是中枢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而实现的。当CO2浓度缓慢持续升高时,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处于抑制状态,此时呼吸运动的维持主要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若给予吸入较高浓度的O2,随缺氧刺激的消除通气量降低,使CO2潴留加重。   例题: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呼吸膜的面积   B.呼吸膜的弥散性能   C.最大通气量   D.肺通气与血流比例   E.呼吸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正确答案:C

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   1.咳嗽与咳痰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咳嗽也有一定的危害性,例如长期、频繁的咳嗽可使胸腔内压增高,影响静脉血回流,每一次咳嗽动作都对肺泡产生一次压力性冲击作用,剧烈的咳嗽常可引起呼吸肌疼痛。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有痰则称湿性咳嗽,也称咳痰,痰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常见于:①呼吸道疾病: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肿瘤等。以病毒、细菌感染最常见,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②胸膜疾病: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③理化刺激:异物、灰尘、刺激性气体、过冷或过热空气等吸入或刺激。   2.肺源性呼吸困难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困难,吸气时间延长,可表现为“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痉挛、气管异物、肿瘤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费力,由于肺部组织广泛病变,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   3.咳血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和肺部病变出血经口咳出者。临床上呼吸系病引起的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者,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和(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   2.本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性感染仅占小部分。少数由细菌直接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二)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成人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潜伏期短(1~3天),起病急。初有咽干、喉痒,继而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可有流泪、呼吸不畅、声嘶、干咳或咳少量黏液。全身症状轻且短暂,轻度畏寒或头痛,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鼻和咽部黏膜充血和水肿。如无并发症,1周左右痊愈。   2.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3.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三)护理措施   1.休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隔离注意呼吸道的隔离   3.对症护理   4.警惕并发症中耳炎发生;鼻窦炎   5.药物护理抗病毒,抗菌药物   6.健康教育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感染病毒或细菌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   2.过敏反应   3.理化因素   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而过度劳累、受凉是常见诱因。(二)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 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当炎症波及气管、支气管黏膜,出现咳嗽、咳痰,开始为频繁干咳,伴胸骨后不适,2~3天后,痰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有气急和喘鸣。   2.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全身不适。体温多于3~5天内正常,咳嗽、咳痰可延迟2~3周才消失。   3.其他 体检肺部有散在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可升高。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多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增粗。(四)治疗原则   止咳、祛痰、平喘和控制感染。(五)护理措施   1.环境 室内通风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在病人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保证饮水在1ml以上,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3.避免诱因   4.用药护理   5.病情观察   6.促进有效排痰

  7.健康指导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7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