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了怎么办学医吧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基本知识1.发热的定义: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point,SP)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SP上移,体温随之主动增高的现象。2.过热的定义:体温调定点未发生移动,而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原因,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从而出现被动性体温增高,称为过热。※SP未上移,由于机体机能障碍而被动出现的体温增高。3.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前部(POAH);次级中枢:延髓、脊髓等部位。★综合评判体温增高的类型:生理性体温增高(如月经、运动);病理性体温增高(包括发热和过热)。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知识1.发热激活物的概念:指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的物质。2.发热激活物的分类(1)外致热原(2)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某些类固醇)※内外两种因素均可致热,因而发热激活物有两类。3.外致热原的概念:指体外的致热物质。4.外致热原分类(1)细菌与病毒(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2)病毒(3)真菌(4)螺旋体(5)疟原虫5.内生致热原(EP)的概念:指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出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6.EP分类(1)白细胞介素-1(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3)干扰素(IFN)(4)白细胞介素-6(IL-6)★基本理论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1)致热信号传入中枢:①直接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入脑起作用;②间接途径:EP作用于终板血管(OVLT),产生发热介质,影响SP。(2)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作用:调节介质分为正调介质和负调介质。正调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包括:前列腺素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cAMP)。负调介质可对抗体温升高或体温降低,包括:精氨酸加压素(AVP)、黑细胞刺激素(α-MSH)、脂皮质蛋白-1。※三段论:信号输入、中枢反应、机体响应★基本技能1.EP的致热特点(1)IL-1:引起双相热。(2)TNF:小剂量致单相热,大剂量致双相热。(3)IFN:单相热,有耐受性。2.EP的产生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产EP细胞激活、EP的产生释放。释放出的EP引起SP上移,导致体温升高。3.发热的时相及其表现(1)体温上升期:寒战、产热大于散热。(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或稽留期):酷热,皮肤和口唇干燥。(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大量出汗,可致脱水。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基本知识1.急性期反应的定义:指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一系列急性时相的反应。2.氧债的概念:机体对氧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摄氧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所引起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理论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1.物质代谢改变:总趋势是分解代谢加强,营养物质消耗增多。※机体代谢增强,处于高代谢状态。2.生理功能改变(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2)循环系统:心率加快。(3)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4)消化系统:消化功能抑制。※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3.防御功能改变(1)有利变化:抗感染能力增强;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急性期反应。(2)不利变化:诱发心力衰竭和脱水。★综合评判发热时对机体的影响是利弊并存,因此对发热应全面分析,具体对待。中等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高热则产生不利影响。★实际应用由于发热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已应用发热疗法来对肿瘤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对放疗和化疗产生抵抗的肿瘤。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基本知识发热的处理原则(1)治疗原发病。(2)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以免掩盖病情。(3)有些情况应及时解热。如高热、心脏病患者和孕妇。(4)降温时防止骤降。(5)合理安排饮食及保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基本技能解热措施(1)药物:包括水杨酸盐类、类固醇药物和中草药。(2)物理降温:冰袋、酒精擦浴。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69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