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原因现象急救与预防
2016-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发病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时,因高热引起小儿惊厥,它不是脑子发炎,而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比较高,而皮层的发育还不成熟,当遇到很强的刺激如体温骤然升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就不能很好控制,引起神经细胞暂时性功能紊乱,出现惊厥。小儿脑子本身没病,医学上称“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5岁的小儿,约占95%,对这一年龄组的小儿应特别注意平时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惊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多不超过10分钟,发作过后,神志清楚。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
2、发病前兆:
一般抽风发作前,小儿多有神情呆板、直眼、局部肌肉抽动、惊跳、抖动或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现象,有时也没有先兆。如果出现这种现象,父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
3、发病症状:
大多数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至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导持续状态。发作严重或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紫,伴喉部痰声。
4、急救:
1)父母保持镇静,千万不可哭叫或摇晃孩子。
2)让孩子静卧于床,用手指甲掐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及合谷、涌泉等穴,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并保障通气。
3)小儿抽风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与引起肺炎,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待病情稳定后,再喂奶或鼻饲。
4)家庭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在注射镇静及退烧针后,一般抽风就能停止。医院,使抽风不能在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小儿脑缺氧。
5)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抽风再次发作或反复发作。
6)医院,查明发热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千万不可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5、预防: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及时采取适当的抗痫剂可有效地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可大大地减少高热惊厥患儿转变成癜痫的比率。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复发会逐渐减少,初次发作后两年半内应特别注意预防复发,并防止6岁以前复发。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的损害和智力减退,发作次数愈多,脑损害愈大。
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宝贝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宝贝到室外活动,让宝贝身体能适应环境变化。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尽量减少发热生病。
2)宝贝高热时及时处理,预防高热惊厥复发。曾患过高热惊厥的宝贝父母,在宝贝患感冒或发热初期,最好持续监测宝宝的体温,即使体温未超过37.5℃(小白智能体温计在该温度值会自动触发声光报警),也应预先给口服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及镇静剂(如鲁米那),药物及剂量遵循医生指导,或采用物理降温,将体温始终控制在38℃以下(可采用小白持续监测体温,在配套APP中设定好报警阈值),突然出现手脚冰凉时应用温水将手捂热或洗澡(水温为37℃,可采用小白智能体温计的红外非接触方式监测),洗完后及时擦干穿好衣服,且衣服要适量减少。
3)宝贝感冒高热时补充淡盐冷开水,可预防高热惊厥。宝贝感冒初期,如果体温高于37.5℃,妈咪可适当为宝贝增加饮水量,如喝两杯淡盐冷开水。每次饮水量-毫升,间隔1-3小时),从而达到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目的。
4)宝贝高热时,妈咪要注意观察宝贝的表情,警惕高热引发惊厥。一般抽风发作前,宝贝常有神情呆板、直眼、局部肌肉抽动或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表现。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则预示可能会发生高热惊厥。
5)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妈咪最好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作到防患于未然。
6、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可采用小白智能体温计持续监测水温,或者红外非接触方式测量水温),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可采用小白的红外非接触方式监测室温)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进口产品,以小林退热贴的降温效果最佳,持续降温时间可以长达8小时(海依诺官方淘宝店“退热专区”里有销售)。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7)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7、参考知识:
发热是指体温在37℃以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称之为发烧。发热可以分为:
1)低热:体温在37~38.5℃之间;
2)高热:体温在38.5℃以上。
小儿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儿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所以,在发生高烧时,容易引发惊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风”。引起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是高烧。
小儿为什么常常会发烧呢?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又有“易从阳化热”的病理机制。因此,小儿患外感疾病很容易转化为热证,也就发起烧来。另外,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引起小儿发烧。家长遇到小儿发医院儿科确诊是哪种病引起的发烧并对症治疗。惊厥是小儿发高烧的继发症,遇到发高烧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5岁以内的小孩,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及身体状况,避免发生惊厥。
幼儿任何突发高热均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其发病率约2~8%,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在各种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抑制能力差,以至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病原因除年龄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患儿近亲中约40~58%有高热惊厥或癫痫史。典型的高热惊厥(简单型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
1)多见于6月~3岁小儿,偶可见4~5岁,6岁以后罕见;
2)患儿平素体质较好;
3)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39℃时,常见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4)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数秒至10分钟)、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高热惊厥有以下特点之一,则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
2)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
3)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
4)发作表现为局限性惊厥;
5)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
6)开始发病的体温为高热(≥39℃),反复发作几次后中等度热、低热也发生惊厥;
7)热退后一周脑电图仍有异常;
8)常有阳性家族史,不少学者主张把这种类型称为"高热诱发性癫痫"。
高热惊厥可能转变为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是:⑴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⑵有癫痫家族史;⑶首次发作有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表现。如果只有1项危险因素,1~2%发生为癫痫;有2~3项危险时为10%;首次发作时若有2~3项复杂征候(局限性惊厥、持续15分钟以上或24小时内复发、发作以后有神经系统异常),则20%可转变为癫痫。治疗复杂型高热惊厥没有特效药,但对于经常复发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⑴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时用止惊药,如用安定灌肠,可减少复发;⑵长期服药,可口服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数周至1~2年,因考虑到要长用和药物的副作用,此种办法应慎用。医院就诊治疗。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小白智能体温计的详细信息。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中成药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