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amp疱疹咽颊炎来袭,有效预

2021-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每年4月份开始,春暖花开的时候,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开始增多,手足口病这种疾病一年中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夏季,特别是4-7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主要是因为这个季节的天气比较湿热,细菌跟病毒很容易会趁机而入。患手足口病的人群一般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了尽早发现病症加以预防,家长们就要从根本上了解认识这类疾病,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手足口病吧!

手足口病,你了解吗?

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2.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是什么时候?我国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南方地区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3.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呢?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个别患儿皮疹会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迅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4.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答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5.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有多长?手足口病的潜伏期约为2~7天,有的患儿潜伏期会比较的长,可能高达10天。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平均潜伏期约为3~5天。

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

1.手足口病是怎么感染的?总会有人说“当然是病毒感染了”。一句简单“病毒感染”,可能无法完全解除家长们的疑惑,而门诊就诊时间有限,大部分医生也没空跟你吧啦吧啦讲上5~10分钟.....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2.我家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为什么今年又中招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上一个问题之中,如果简单告诉家长手足口病就是病毒感染,家长就会有这类的困惑,但是如果告诉家长们,会有十几种病毒导致手足口病,而且每种之间不能相互免疫,那家长们估计就会明白的多了。因为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去年中招了,今年还是有可能中招的,甚至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3.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为什么要还打消炎针没错,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因此一般治疗主要是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保持患儿安静。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但是部分病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可升高。而这些指标的异常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的还是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的。4.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一样吗?这两个疾病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的,比如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埃克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都会累及口腔咽峡部。

但是与手足口病不同点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手、足、臀的疱疹,而且疱疹性咽峡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恢复的也比手足口病要来的快。

疹性咽颊炎的主要特质和手足口很相似,都是高烧不退,嘴里有疱疹,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在患病初期这两种病很容易混淆,区分的方法是手足口除了嘴巴、掌心、脚板心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透明的小水泡,而疱疹性咽颊炎只是在口腔上颚、颚弓和扁桃体两侧长水泡,且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比手足口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病例可仅表现为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因此这个时候还需要就诊明确病因。5.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不需要住院?这问题还是涉及到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患儿都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因此门诊治疗基本都会痊愈。但少部分患儿疾病程度严重,会累及心肺脑等器官,因此住院治疗是必须的,甚至是抢救。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3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变化请及时就医。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首要的预防一定是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疫苗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发生。手足口疫苗是自费接种,需接种两针,其价格约在元左右,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价格会有出入,具体可咨询当地接种单位。

常规建议6个月以上的宝宝接种,最好是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2次接种间隔至少1个月。一般情况下,5岁以上的宝宝不是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所以不推荐接种。

接种EV71疫苗之后不需要每年都打,绝大部分人接种该疫苗之后,免疫力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绝大部分可以持续2-3年,有的甚至可以持续5年。

日常生活中预防手足口病,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②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③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④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⑤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⑥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⑦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去。

疱疹性咽颊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肠道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染。

发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疱疹,号称“隐形手足口”,发病时宝宝常因疼痛而出现拒食和流口水的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3~10岁儿童,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很多患儿都会多次感染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疱疹性咽峡炎会有各种临床表现,但常见的症状有咽痛、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年龄较小的患者,会有哭闹不止,拒吃食物等情况。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一定要积极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疱疹性咽颊炎病症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不等,很多患者在此期间会突然出现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1.发热:突发性高热,通常在发病一天后达到高峰,体温始终处于39-40度之间,同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痛等症状,严重的患儿会有呕吐、拒食等情况。高热还会造成患儿出现惊厥、抽搐等状况。

2.咽痛: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不仅有咽痛,还会出现吞咽困难,无法进食等,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疱疹:高热、咽痛持续3天后,咽部及扁桃体区域会出现灰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容易出现破溃,破溃后1-3天可愈合。通常疱疹出现后,高热开始消退,咽痛症状也有明显好转。

许多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还表现为烦躁、哭闹不止,流口水、牙龈出血、尿黄,大便干燥等情况。疱疹性咽峡炎作为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很容易形成流行病趋势,所以发现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一定要做好隔离。此病与很多疾病存在相似性,很容易误诊,所以要及时就医。

怎样预防疱疹性咽颊炎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这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会影响阻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但是由于儿童又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手段,帮助儿童有效防止该疾病的发生,避免年幼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该病症的困扰和侵害,有效维护其身心健康。

护理方法: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建议根据宝宝具体情况,及时就诊。

对症治疗:

(1)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也可给予药物降温,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止惊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

预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1)增强体质:日常中带宝宝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例如慢跑、游泳以及跳绳等,以达到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

(2)防止外伤:外伤容易使宝宝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因此要注意保护宝宝,以免发生外伤。

(3)儿童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

(4)增加营养:注意给宝宝均衡的膳食营养,多吃一些豆制食品,鱼、蛋、瘦肉等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及新鲜的瓜果,让宝宝身体健壮,增加抗病能力。

(5)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到病原菌的几率也相对的增加。

保证家园卫生

幼儿园的老师们针对此类疾病也丝毫不敢马虎,不断努力在进行卫生消毒清洁工作,保证环境的整洁,防止病毒的入侵。家长们不用太过于担心,只要精准了解此类幼儿疾病,及时有效的控制,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并不可怕。家长们要在家中做好防范措施,因这类幼儿疾病存在较长的潜伏期,要及时预防,孩子出现相应症状及时就医。家园共同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给宝宝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8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