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治方法
2021-1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是一种以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可发生在不同日龄的鸡,但雏鸡更易感,特别是在25~35日龄的雏鸡最为多见。鸡龄愈大则对大肠杆菌抵抗力愈强。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本病发病率一般在30~70%之间,死亡率因饲养条件不同差异很大,死亡率可达5~40%。
本病传染源主要是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种蛋、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等。该病的感染途径很多,但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鸡舍内尘埃进入体内,消化道感染多是通过采食和饮水而引起感染。不良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是发生本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当气候突变,舍内空气中氨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鸡群密度过大,鸡的饲喂空间和饮水空间不足、疫苗接种、转群以及营养不均衡等多种诱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本病易与其它细菌病或传染病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当鸡群发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继发大肠杆菌病。因为几种病相互作用,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二、诊断方法
临诊上家禽感染大肠杆菌病的外在表现及生理病理分析
感染大肠杆菌的鸡只,由于大肠杆菌在其体内滋生繁殖,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鸡只便会出现眼扁、嘴长、消瘦、怕冷。同时细菌代谢排出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菌毒血症,这时如果细菌伴随体液进入关节腔便会引起鸡体关节肿大;细菌在血液内进一步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引起血液含氧量低、粘稠度高、运行缓慢,临诊观察表现为精神沉郁、呆立、肌肉发绀。
随着病菌的进一步繁殖,血液内的含菌量增多,血液流经肝脏、心脏、肠道等适合大肠杆菌繁殖的器官,开始停留繁殖,同时吸取营养排出毒素,由于机体的自保功能,机体便会以发热来对抗病菌的繁殖。同时排出胆汁,对抗病菌毒素的侵扰。胆汁进入肠道后混合肠道内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及一些体液排出体外,呈现黄绿色稀粪的临诊表现(肠炎型)。由于肝脏、心脏的构造环境很适合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大肠杆菌很快在其表面定居、生殖。受到侵害的肝脏和心脏渗出大量的纤维性渗出物,并逐步内收形成纤维素膜。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心包炎和肝周炎以及愎膜炎的形成过程。
三、防治措施
1、环境管理是关键
由于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所以大型养殖场一定要注意饲养管理中的环境卫生:
①水质硬度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饮用水含菌量的检测化验。
②饲养管理中环境卫生的保持,建议开放型鸡舍在保持鸡舍温度的情况下,肉鸡十天后除了免疫期及天气突变外,每三天一次环境带鸡消毒(蛋鸡二十关后排除免疫期每周一次带鸡环境消毒);密闭式鸡舍七天后排除免疫期每天一次带鸡环境消毒(蛋鸡二十天后排除免疫期每五天一次带鸡环境消毒)。消毒水采用碘制剂、氯制剂及季铵盐类交替使用;另一个就是勤清粪,保持鸡舍良好空气质量(具体原则:不刺鼻、刺眼,人体整体感觉呼吸顺畅)。
③饲喂器具。特别是饮水器,每2~3天一次消毒清洗。使用料槽的要少添勤喂,不留残渣。防止饮水器漏水造成饲料发霉、变质或营养降低。
④注意温差和湿度的把握。临诊研究发现:早晚温差超过6℃鸡群免疫力会急剧下降,极易诱发大肠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化系统免疫屏障的保护机能,大肠杆菌极易乘虚而入。
2、发病时的处理方案
临诊上一旦发生大肠杆菌病,要根据大肠杆菌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和治疗药物,但原则相同:环境疗法+药物疗法+营养疗法。
同时,改善鸡舍环境,注意舍内通风、温度、光照、密度的控制。
石家庄市云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