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宝宝ldq
2020-10-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冬春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流感”等传染病也是流行季节,医院儿科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宝宝“发热”医院看病,家长也十分纠结、焦虑与不安。医院,万一耽误了病情怎么办?去医院,又有些顾虑,家长陷入两难境地。针对家长们比较关心的“宝宝发热”问题,我们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1.什么是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称为发热。
2.不同测量方式,体温正常的范围是多少?
测量方式
体温正常范围
发热
肛温
36.6~37.8℃
≥38.0℃
腋温
36.0~37.0℃
≥37.5℃
口温
36.3~37.2℃
上午>37.2℃
下午>37.7℃
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虽然红外测温仪测的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的肛温的差值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不同体温计有何区别?
体温计种类
优点、缺点
水银温度计
测量较准,但容易断裂而发生水银泄露中毒,使用时需小心
电子测温计
安全、经济、温度波动小,可测量口腔、腋下、肛门直肠
红外测温仪
常见的有额温枪和耳温枪,测量快速、便捷,但有误差
红外热成像仪
适合车站、机场等大型场所
4.那些因素会影响体温?
因素
体温变化
环境
环境温度高则体温高,环境温度低则体温低
时间
上午体温低,下午体温高
状态
运动和进餐(婴儿吃奶)、婴儿哭闹后,体温高
年龄
婴幼儿体温相对高,老年人体温相对低
生理
女性排卵期、妊娠期体温高
5.测体温时要注意什么?
a)测量温度前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包括吃奶)、喝冷热水、沐浴或者冷热敷;
b)测量时如选用水银温度计,应检查有无破损,保持腋下干燥;
c)口腔测温30分钟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包括奶)、吸烟或者喝水,防止结果不准确;
d)如果测量值高出正常范围一点,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可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6.宝宝“发热”医院就诊的“警示征”有哪些?
a)小于3月龄的婴儿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诊;小于2月龄的婴儿发热应视为急症,医院就诊。
b)如宝宝发热,并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i.宝宝嗜睡或者对呼唤无反应;
ii.宝宝出现呼吸困难或拒食;
iii.宝宝皮肤出现皮疹;
iv.宝宝有脱水表现:包括尿量减少、口干、哭时无泪或者前囟凹陷;
v.发热时间持续三天以上,反复不退热,或退热后又开始发热;
vi.既往发热有惊厥史。
7.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宝宝“发热”,家长需要明确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有哪些?
a)近14天内曾经接触过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b)居住社区有疑似或确诊病例报告,且在无防护的条件下去过公共场所、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
c)家人中出现类似可疑症状。
8.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新冠肺炎该如何区分?
冬春季节,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并非所有的宝宝发热都是传染病,也并非所有的发热都是普通感冒。
病原体
发病时间
症状
易感人群
感冒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
全年均可发病
鼻塞/流涕/打喷嚏/低-中度发热
全年龄段儿童
流感
流感病毒
冬春季高发
常为高热、伴有全身症状
全年龄段儿童
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年末
症状轻、重不一
儿童和婴幼儿也有发病
9.如果宝宝“发热”,医院就诊的“警示征”,家长在家如何观察和处理?
≥3月龄以上的宝宝,如果发热时宝宝吃、喝、拉、睡、玩都正常,可以暂时在家观察。
a)目前,医院都开设有“互联网儿童发热咨询门诊”,家长可以足不出户方便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医院就医可能感染的风险。(西安医院医院就医平台有儿童发热门诊咨询、视频问诊可以方便使用)
b)生理性发热:如果婴儿发热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被过多、过严实,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通风、散包等处理,观察体温变化。
c)药物退热
i.≥2月龄的婴儿:若肛温≥39℃(腋温>38.2℃),或因发热儿童出现了不舒适或情绪低落,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滴剂),剂量为15mg/kg·次,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为6小时;
ii.≥6月龄儿童,推荐使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美林)口服退热。布洛芬剂量为10mg/kg·次,2次用药间隔为6~8小时;布洛芬的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6小时,家长不能太着急;如果宝宝发热伴有脱水症状,要慎用布洛芬退热。
d)退热时注意事项
i.不主张酒精擦浴;
ii.不提倡冰袋冷敷;
iii.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
iv.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v.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vi.肌肉注射退热药物并不比口服药物退热快;
vii.退热时注意宝宝有无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体征出现;
viii.对发热宝宝,一定要多喝水、流质饮食。
10.冬春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宝宝“发热”合理就医的建议流程(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2):81-96.
往期精彩回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特殊时期,疫苗要不要延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卡介苗补种指引好消息!好消息!西安交大一附院儿科开设视频问诊及线上购药服务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