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候诊区域准备暖心小手套这家医院
2024/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期,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医院儿科发热门诊每天就诊量超人次,较往年同期均增加了2-3倍,儿科病房使用率达%,患儿病因也更加复杂。面对就诊高峰期,医院通过扩增候诊区域、调配医护力量、准备暖心“小手套”、设置科普宣教等举措做细服务,改善患儿和家属的就诊体验,全力以赴护航儿童健康。扩增候诊区域,调配医护力量考虑到门诊候诊人数增多,医院儿科在原有室内候诊区的基础上,利用诊室门口的长廊扩增了候诊区域,并加装防风门帘,增加舒适的座椅,用以改善家长和患儿的候诊体验。就诊患儿大多伴有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为确保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院抽调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增援儿科。科室制定了应急预案,医生实行弹性排班,当门诊候诊人数超过20人时,由儿科病区医生及时支援门诊,通过增开诊室提升诊疗效率。同时,门诊的医护人员通过压缩办公空间,增加雾化、输液席位,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全力以赴护航儿童健康。“自10月初就诊高峰以来,有时吃饭、上厕所像‘打仗’一样,同事们都主动延长了工作时间来应对就诊高峰。”儿科副主任侯爱萍因长时间的接诊问诊,声音变得嘶哑。准备暖心“小手套”,设立科普宣传角为了保护血管、提高输液效率,儿科往往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但留置针穿刺相对成人不同,由于儿童血管条件差穿刺比较困难,且儿童活泼好动,留置针容易脱落。为此,儿科护理团队购买了“小手套”用来固定保护留置针,同时,网格状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透气性,增加佩戴舒适度。儿科制作了“支原体肺炎”科普宣教手册和视频,在候诊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角,让等候的家属能初步了解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加深大家对疾病的理解,更好地护理患儿,增加就医依从性,融洽医患关系。护士长黄芳介绍说:“通过在诊区放置动物造型的小桌椅、玩具、画笔和阅读角,满足儿童的日常需求,消除儿童入院的恐惧心理;在护士站设置便民服务包,配有针线盒、指甲剪、一次性水杯、万能充电器等便民工具;气温下降时,准备热水袋给孩子们捂手等,从细节入手,体现人文关怀。”扩容病房升级技能,满足患儿就医需求针对目前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儿科病床紧缺的情况,医院经过合理规划区域,腾挪出同楼层内分泌代谢科的6张床位,增设儿科病房1间。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加快病房周转率,最大限度满足儿科患者住院需求。自年成立“新华-市东儿联体”以来,医院与医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医院的专家定期到医院儿科进行指导。就诊高峰以来,医院的专家们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医院诊疗指导。经过多年医联体建设,医院儿科诊疗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双方开放转诊“绿色通道”,医院儿科疑难病例可直接预约医院专家门诊并安排住院,在提升医院儿科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周边儿童的就医。“智慧医疗”提升效率,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为做好儿科空间的有效利用,避免医疗资源的闲置,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减少患儿无效等候时间,医院准备在儿科建设门诊输液精准预约系统。通过系统建设,实现门诊补液病人网上预约打针时间段,注射药物信息查阅,预约病人签到后半小时内即可完成输液打针。已在儿科工作了16年的门诊护士长赵琳说:“该套输液预约系统,将通过分时段预约、短信提醒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医务人员可以在网上完成工作量统计,门诊注射预约设置等,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小宝宝难以沟通、配合困难,家长心疼孩子、容易情绪失控,这些都是儿科医护人员面对的难题和背后的辛劳。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医院儿科团队展现出了超凡的毅力,也收获了患者及家属对他们的赞誉。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优化服务能级,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升级办成一类好事,以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助力杨浦“四高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