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饮食习惯,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2020-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素食街

ID:streetveg

很潮很健康分享素生活知识和乐趣

点击进入商城和微店

斜杠先生来源:斜杠先生(ID:isslash)

跟着“95后”表妹学到了一个新词——“无法无甜”。

年轻人好像已经被各种高糖的东西俘获了。

同事请客离不开珍珠奶茶,窝在家里手捧肥宅快乐水,逛街打卡网红甜点店,追剧要看齁甜的剧情,粉上某对cp或某个爱豆,也在梦里盼他撒糖。

甜甜的东西真的太有诱惑力了!

人对甜味生来就有追求的本能,甜味能刺激口腔味觉,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产生巨大的愉悦感。

但是,越甜也就越上瘾。

当身体对甜食出现了渴望和成瘾效应,就会对甜食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从这个角度上说,糖和鸦片、内啡肽、性一样,都会让人发狂。

我们有多爱甜?从中国奶茶市场的火爆就能窥见端倪。

前瞻研究产业院数据显示,年,以奈雪の茶为代表的网红奶茶品牌,融资估值超过60亿元;

美团点评公布,到年第三季度末,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多达家,一年之内增长了74%。

说奶茶在现代人的胃里占据了霸主地位,也不算夸张。

毕竟,“满糖少女”吴宣仪自称一天要喝8杯奶茶;被奶茶喂胖的周杰伦,开完发布会还不忘把这杯忘忧水带走。

当代年轻人,没有高糖投喂的一天,就是不完整的一天。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过分迷恋某样东西总是不太好的,对容易上瘾的东西也一定要提高警惕。糖也是一样。

前阵子,《美国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数据,引起全网热议。研究称,每天喝2杯含糖或代糖的软饮料,死亡风险会提高26%。

虽然研究结果中有声明,不能确定该关联性是因果关系,可能和吸烟等死亡风险因素也有关,但关于糖的危害,早几年就被权威机构论证过。

BBC盘点全球前十大死因——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失智症,新生儿死亡,腹泻病,交通事故,肝病,大多数都是由糖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发现长期使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其危害甚至超过了香烟。

豆瓣评分8.6的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中,戴蒙揭秘了这个让人痴迷的食物背后的真相。

实验前,戴蒙的身体健康水平高出澳大利亚的人均水平,腰围、体重、甘油三酯也在正常水准。

高摄糖60天后,他的腰围暴涨10厘米,体重上升17斤,血液中脂肪的含量飙升到1.5,是原来健康水平的近20倍。

不仅如此,高糖摄入让他长了很多痘痘,脾气也变得更暴躁易怒,整宿亢奋失眠。

短短60天,一个精神抖擞的年轻小伙子,一下子变成无精打采的油腻中年男。

吃糖上瘾后,戴蒙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甜东西吃。

因为零食、甜食中含有大量添加糖,属于低饱腹指数的食物,会让血糖快速升高,又急速下降,所以吃完后很快又会饿,戴蒙比以前吃的更多了。

糖对身体和大脑的掌控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势,不知不觉就陷入它的甜蜜陷阱。

纪录片中,戴蒙采访了一个18岁的小伙子——拉里哈蒙斯。

他一身街头打扮,胳膊上刺满了纹身,看起来锐气蓬勃,但一张嘴,却把大家吓到了:上下两排牙齿,几乎没一颗好的。

这个镇子流行一种叫“激浪”的软饮料,拉里哈蒙斯从两三岁就开始喝,一天至少四五瓶,听装的能喝12罐。

他爸妈也心大,不仅不阻止,竟还倒到奶瓶里给他喝,十五年后,最终喝出了“奶瓶性龋齿”。

因为一口坏牙,拉力哈蒙斯被很多人看不起,人前难抬头,人后独自忍受牙痛的折磨。

18岁前,他下决心拔掉26颗坏牙,躺在手术椅上,疼得牙呲嘴咧,青筋暴起,只能自食其果。

而戴蒙在戒糖两个月后,情绪、体重和各项血液检查结果都恢复了正常。

他说,做这个实验也是给刚出生的女儿的礼物,希望她能够健康长大。

在这个充满甜蜜的致命诱惑的花花世界里,少一分欲望,多一份自控,就是对自己最虔诚的爱。

近两年,在中国,像戴蒙一样开始戒糖大作战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是吃了冻龄少女张韶涵的戒糖安利才果断入坑;

有人是吃了高糖份摄入的大亏才幡然醒悟。

面包、奶茶、可乐这些高糖食品,纵然香甜爽口,但给肠胃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一杯无糖奶茶下肚,相当于分别吃了;

6杯黄瓜,3碗半米饭,3颗半鸡蛋,2大块牛肉,1.5盘小龙虾,2个炸鸡腿,1个半蛋筒,1桶方便面,4瓶半益生菌...

b站上,好奇心重的博主做了实验:将奶茶和可乐在锅中煮干,来测验水分蒸发后的剩余糖量,结果惊人。

一杯奶茶能熬出一盘底的焦糖,一瓶两升的可乐熬出克糖!

红酒杯和锅底铺满了粘稠的糖汁,想想喝下一瓶肥宅快乐水,就相当于吃掉了一大汤匙的糖,嗓子都齁得慌!

其实,除了肉眼可见的高甜度软饮,糖还隐藏在很多咸味食品中:

一份鸡肉饭里面有12.5勺糖,一小盒黄豆罐头有6勺糖,甚至早餐吃的麦片里也有3勺糖。

从食品成分表中认出白砂糖、红糖等明显的糖物质不难,但很多含糖物质,被包装成专业的术语和华丽的词汇,难以识别。

商家也开始营销出“高纤维”“低脂”等概念,去迎合消费者想要少糖健康的想法。

有些人开始吃“高纤维”饼干,喝“%”果蔬汁,买“无糖”的饮料...

看似在远离糖,但其实只是换成了代糖,隐身在诱人的包装袋中。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要警惕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添加糖。

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先学会看成分配料表:当产品中的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后,说明糖含量越低。

戒糖不比戒烟容易,它不仅仅是要控制在标准量之下,还要根据个体条件,适度调整。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女生减肥时摄入的热量是千卡,那她最好能把糖控制在*5%/4,即16g。

对了,一杯中杯、3分糖的奶茶,添加的糖一般就超过了22g!想减肥?先把奶茶戒了吧。

虽说生活太苦,总需要来点甜头尝尝,但祸福相依,物极必反。

甜度过高,就变成了苦,肆无忌惮保持高糖饮食,最终还是要自食苦果。

塞进胃里的任何东西,都会带给身体正向或负向的反馈。没有铁打的胃、过硬的命,就别糟蹋自己的身体。

记住:

最好的饮料,是水,不是无糖软饮!

最好的糖分,是新鲜水果,不是果汁!

最好的主食,是天然碳水化合物,不是精加工食品!

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甜。

能忍耐得住甜食的一时诱惑,才能练就健康长寿的体魄。

作者:斜杠先生,来源:斜杠先生(ID:isslash),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一个读书人的聚集地。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

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大家

有态度有想法请留言给我们

/往期精彩/

最新研究:豆腐替肉能长寿!

麻、辣、鲜、香,33种做法

盘点国内能买到最新素食产品

想摘下“星星”给你,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懂

一口能吃到10种坚果和果干,而且不发胖

点击购买

秋季天气干燥,给肌肤喝满满的玫瑰纯露!

点击购买

尝过野生的香菇,才知道什么是山珍野味!

点击购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shhl/975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