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笔记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2019-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按语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萌芽成长,也正是生物体内各类生长因子蓬勃作用的时候,但也正是各种过敏反应和细菌病毒容易侵犯人体的时候。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肺炎和各种过敏性疾病,对机体虎视眈眈,如果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给人体带来多种不适。而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大伙逐步接受了避免过度治疗的理论,但什么是过度治疗,怎么才能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大部份人还不甚了了。此篇(27篇)就这个和大众关系密切的话题做些讲解,临床有很多专科专家,知识面更为全面,这篇文章仅是自己的一些临床体会,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1.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2.如何区别呼吸道感染的类型

3.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呼吸道感染

一、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任何疾病的原因无外乎内因和外因,呼吸道感染同样如此,是由于自身保护能力减弱和外界感染共同造成。外因很简单,就是病原体感染源,也包括部分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的过敏源。如果外界环境很干净,同样的个体,也会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很多人到了乡村,或者国外,会感觉从不感冒,就是这个道理。对外界环境的重要性,我一直举这样一个例子:澳洲的一个华人孩子感冒发烧了,去医院就诊,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包裹得严严实实,避免着凉,医生就和孩子父亲说,小孩已经发烧了,你还包裹得这么厚,到室外解开衣服吹一下,物理降温。因为澳洲的环境很干净,病原体很少,所以这种方式降温不会造成继发感染;如果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这种方式肯定不能采取,因为环境中病原体含量较高(与环境污染和密集的人口有关系),感冒后首先采取的是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对西方人而言的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在我们这儿是根据情况有必要进行预防细菌感染治疗的,而不能机械地认为是治疗过度。所以尽量减少到公众密集场合,或者戴口罩、勤洗手,都是保证减少病原体感染和过敏原刺激的重要方式。

内因就较为复杂了,总体而言是免疫状态出现了问题,导致抗感染能力下降,或者抗过敏反应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炎症反应,继而免疫力紊乱,抗感染能力下降。呼吸道的保护分三个层面:

1)第一层是呼吸道表面有一层保护物质,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及时中和清除,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溶菌酶等,如果这些物质缺乏了,细菌和病毒就很容易侵蚀呼吸道组织,过敏物质也很容易刺激呼吸道产生变态反应,发育中的儿童、体质较差者和老人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这个层面保护物质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

2)第二层就是呼吸道的纤毛,可以将外来颗粒粘着,在呼吸道分泌的粘液的协助下,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如果纤毛损伤,这个保护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过敏物质、病原体、环境污染物,就容易蓄积在呼吸道内,甚至进入肺部,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抽烟就是纤毛损伤最大的元凶,温度、干燥、过敏刺激都是纤毛损伤的原因。

3)第三层就是通过血气交换后,血液内的免疫保护机能,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激素水平、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等。只要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的免疫保护机能,从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产生和加重。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氧气的摄入,氧气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消炎排毒能力,如果存在贫血、低血压、血液循环阻滞、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影响氧分子摄入及运输的因素,就容易损伤机体的消炎排毒机能,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和加重;同时,肺部血运的不足,还会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的缺乏和代谢产物排泄的阻滞,进而损伤免疫保护和呼吸道修复机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二、如何区别呼吸道感染的类型

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还有很少部分是真菌及其他病原体的感染,但首先出现的症状相差不多,都是咳嗽、多痰、发烧、咽痛等,那么应该如何来区别哪种感染,进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呢?

1)临床症状

可以从咳嗽部位、痰的颜色、发烧时间、全身酸痛,来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大致来说,感觉咳嗽在咽喉部、痰白色、白天不发烧、全身酸痛不明显,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为主;咳嗽在咽喉以下(气管或更深)、痰黄绿色、白天也有发烧、全身酸痛,合并有细菌感染。真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往往伴有其他免疫低下疾病,会有很明显的原发病存在。还有一个病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症状差不多,就是支原体感染,咳嗽较为严重,白天也会有低烧。

2)检测指标

主要是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主要是看白细胞和分类。

(1)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低于-/mm3,或8-10*/l),中性粒细胞正常(少于80%,现在大部分设备正常值小于76%),淋巴细胞偏高或正常(大于40%,现在大部分设备正常值小于50%),CRP正常;

(2)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CRP高;

(3)支原体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偏高)或稍高出正常值,淋巴细胞正常,CRP正常或略高;

(4)真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常有原发病存在,要看相应的检测项目,血常规报告不是主要的了,这里不作具体分析和介绍。

有个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就是5个月到5岁之间的小儿,血常规的正常值范围是不同的,而由于临床病人多,以及检验设备的正常值是根据大多数人群设定的,医生忙的时候只看报告上的箭头,往往会出现判断失误。这个年龄段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在40%,淋巴细胞的正常值在60%,所以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需要格外注意分辨,因为对用药有重要关系。

3)影像学检查

呼吸道感染后,如果感觉不适严重,为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需要做胸片(DR)和心电图,这个对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偶尔的胸片对人体影响也不会太大,只要近期(3月内)不准备怀孕,都没什么关系。胸片可以了解肺部受感染和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从而对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如激素)的使用积极程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电图可以了解是否有心肌损伤可能,尤其病毒感染,需要当心会不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也可以同时验血看一下心肌酶谱指标,看看又没有损伤,以免出现急性心肌损伤,影响生命安全。

三、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呼吸道感染

从上面介绍的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入手,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大致可采取这样几种方式:

1.预防

1

防止病原体侵入

最为简单,也最有效,就是注意个人防护和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好发时段带好口罩,勤洗手、洗脸,经常洗澡和更换清洁衣服,注意房间通风和清洁,减少尘埃,经常更换床褥。

2

增强第一道屏障保护

就是补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该物质在母乳中含量最多,儿童和老人因自身合成分泌不够,这道屏障会受到减弱,机体防御和中和外来过敏源、环境毒素、病原体的机能就会减弱,因此,对这部分人群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补充sIgA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有两种补充方式,一个是直接补充,国内有一个产品是直接从生育后三天内的母乳中提取的sIgA,名称叫乳清蛋白(之前叫人初乳),口服后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提升和血细胞的增殖,都有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个是美国的处方级营养素粘膜免疫支持胶囊,主要成分是Epicor(冻干酵母发酵物),可以激发机体合成和分泌sIgA,并提升免疫细胞机能。平时可以补充粘膜免疫支持胶囊,提高机体机能,如遇到易感染时节或体质较弱,可以直接补充sIgA。

3

保护和修复呼吸道纤毛

呼吸道纤毛起到粘着和清除外来污染物质的作用,和纤毛的正常生长和定向运动有关系,抽烟,以及油烟、废气的直接影响,是导致纤毛受损的最直接原因;体质的虚弱、激素的降低、能量的缺乏,也是导致纤毛生长修复缓慢和运动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所以,有效保护和修复呼吸道纤毛,需要通过避免直接损伤纤毛,比如戒烟、减少油烟和废气的接触、保持新鲜空气交换,等等;也需要通过增强体质调理来维护纤毛的生长修复环境和运动能力,比如吸氧、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升激素水平(通过修复内分泌器官而不是简单地补充激素,如美国的营养素甲状腺平衡、肾上腺支持、DHEA等)、补充机体能量水平(如美国的营养素线粒体能量支持)。

4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改善肠道功能、消除炎症反应、提升激素水平、耦合和排除环境毒素、清除代谢产物、稳定细胞、清除自由基、补充免疫多糖,等多种方式调节(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组合),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抗体)的正常保护机能,可以达到清除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和过敏炎症反应的目的,从而保护呼吸道。

5

中医药调理

这里再交流一下中医药调理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干预作用,中医药是从体质的虚症补、实证泄入手进行干预,也可以通过口服、针灸、艾灸、贴穴等方式进行治疗。其途径及目的和上述的几个预防措施实际上是类似的,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机能、增强抗过敏能力、增强消炎排毒机能、加快纤毛修复和保护、加强纤毛的动力和提升机体能量水平、补充sIgA和其他免疫物质,等多个环节达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现在市场上逐步得到大家注意和认可的美国功能医学以及使用的营养素,实际上也就是天然物质的提取物,并结合一些营养物质,其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和中医药相近,都是治本医学的范畴。

在呼吸道过敏性保护方面,有一个特效的中药,从固表防风、增强肺卫入手,可以起到很好地减轻过敏症状,进而预防和配合治疗呼吸道感染,就是玉屏风(本草纲目的方子),有各种不同剂型,以散剂和丸剂效果更好。

6

关于疫苗应用

疫苗应用可以激发机体的针对性免疫保护,理论上可以防止病原体的感染。疫苗分为计划性免疫和非计划性免疫两种,计划性免疫一共涉及15种传染病,是安全性较高、且有效防御较好的,得到行业认可的;非计划性免疫就值得我们斟酌了,由于是企业自己研发、生产,并进入市场渠道的,不是行业和政府行为,除费用较高及自费之外,在适合人群的选择和副作用方面,与计划性免疫相比,被行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方面,还是有些差距的,而且面世时间都较短,还需要较长时间验证其效果及副作用,比如流感疫苗,因为每年流感病毒株变异都很多,疫苗研发肯定滞后,面世的疫苗对新的流感病毒,其预防性不一定很好,但对机体的免疫应答伴随的一些副作用却同样存在,所以是否作为常规应用需要斟酌,再者,国人和西方人相比,对流感导致心肌急性损伤的概率较低,所以是否从上述几个预防措施角度多注意一下会更好呢?对一些变异较少,预防病原体效果较好的,还是可以应用的,如肺炎疫苗等。

2.治疗

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后,如何采取有效治疗呢?现在关于过度医疗的介绍也很多,大家也吃不准到底该相信谁。呼吸道感染后会不会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如影响心脏等?这里再和大家做些交流:

1

抗病毒和抗生素的应用

前文中介绍了如何鉴别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细菌性、支原体,或者是混合型感染,从治疗方面而言,病毒性没有特效药(所谓抗病毒药实际上和安慰剂类似),可以用中药有效(如柴胡、板蓝根、大青叶、双黄连等);细菌性当然使用抗生素,最为准确的是做痰培养+药敏试验,但需要1-2周时间,而且是在抗生素尚未使用时取样,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而且1-2周结果出来后,感染菌谱很有可能出现变化了,所以一般都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较为广谱的抗生素进行诊断性治疗,也就是通过治疗效果进行选择;支原体目前发生率逐年上升,因为症状不重,往往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导致治疗迁延不愈,其对红霉素敏感,因此选用阿奇霉素特效,而且如有伴随细菌感染,阿奇霉素也可有效,且服用简单(三天即可)。

那么对病毒性感染到底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呢?是不是属于过度治疗呢?对这个问题不能简而言之,过度治疗的观点来自于西方,我们不能机械地引用,理论上当然没有细菌感染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但我国的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存在大量细菌和有害颗粒物,人口密集程度也高,交叉感染的概率很高,当感染病毒后,机体的免疫力肯定会受到影响,而大城市的高节奏工作又使个体平时的体质也受到影响,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因此对体质较弱、病毒感染后症状较严重的病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还是合理的。

呼吸道感染时,尤其是对细菌感染,有一个很好的局部治疗方法,就是喷雾吸入,抗生素(尤其是庆大霉素,局部作用,不侵入粘膜,几乎无副作用)、激素和化痰药(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帮助恢复的作用),和氧气一起吸入,对急性期感染效果很好。

2

对症治疗

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关节酸痛、发烧、头痛等多种症状,都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及毒素感染后,导致的炎性反应、过敏反应、菌血症、毒血症等病症。这些症状不但会导致机体不适,还会增加免疫系统的损伤,加重病情,影响自我修复和恢复。可以服用减轻症状的药物(日夜百服宁、泰诺林、白加黑等,这是同一类的),可以起到止咳、退烧、止痛、减少流涕等作用,这类药晚上服用的比白天服用的会多一个镇静促眠作用的成分,帮助机体更快恢复。在儿童,还会区分退烧为主和止咳为主的不同规格,选择时可以看清楚。

3

提升免疫力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呼吸道表面,就是补充或激发机体合成更多的sIgA,增强纤毛的修复和能量水平,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过敏、抗感染和祛除感染物的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免疫力(可以补充多糖)、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升激素和能量水平、消除炎症和清除潴留的环境毒素,等多个环节达到提升免疫保护的作用。

吸氧和中药的治疗也是提升免疫保护、增强代谢排毒、扶正祛邪的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吸氧,方式较为简单,很容易被忽视,但对提高机体的细胞活性、细胞能量、排毒机能,以及对粘膜表面的杀菌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

附录计划免疫

1.卡介苗——结核病*(细菌)

2.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

3.百白破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细菌)

4.麻疹疫苗——麻疹*(病毒)

5.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病毒)

6.甲肝疫苗——甲型肝炎(病毒)

7.乙脑疫苗——乙型脑炎*(病毒)

8.流脑多糖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细菌)

9.风疹疫苗——风疹*(病毒)

10.腮腺炎疫苗——腮腺炎*(病毒)

11.钩体病疫苗——钩端螺旋体(特殊病原体)

12.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3.炭疽疫苗——炭疽病(细菌)

转载声明:来源于步行者「ID:gh_3dbe06ac25fb」

往期推荐

呼吸笔记

肺部肿块!肺癌?文中见分晓

呼吸笔记

秒懂:肺部感染影像,看这篇就够了

直播预告|呼吸管理与实践:呼吸疾病诊疗新技术与新思路

点下“在看”,让更多人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多年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shhl/975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