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防治小儿反复上呼
2018-6-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金立臣(医院)
目的探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年2月~年1月收治的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免疫功能、药物安全性等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效率94.0%,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IgA等指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等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临床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运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进行防治有可靠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治疗方法;防治措施
R.6B
-()31--03
doi:10./j.issn.-..31.
ObservationCurativeEffectofMultipleMicroelement(I)InjectioninTreatmentofRepeatedly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Children
JINLichen,HebeiProvincialChildrensHospital,Shijiazhu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avarietyoftraceelements(I)intreatmentofrecurrent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children.MethodsSelectedchildrenwith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fromFebruarytoJanuaryinourhospitalastheresearchobject.Accordingtothesimpledrawingmethod,were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conventional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basisonthecontrolgropconventionaltreatmentwereadoptthemultiplemicroelement(I)injection,theclinicaltotalefficacy,immunefunctionandsafetyofthetwogroupswereevaluated.ResultsThetotalefficiency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75%,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wasdifferencehad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theIgGandIgA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asdifferencehad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theCD3,CD4,CD4/CD8andotherindicatorsinthetreatmentgroupwere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asdifferencehad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multiplemicroelementinjection(I)intreatmentofchildrenwith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hasreliableefficacy,andthesafetyisgood.
[Keywords]Children,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Multiplemicroelementinjection,Treatmentmethod,Controlmeasures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一种急性炎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侵犯小儿的鼻、鼻咽和咽部,是常见的儿科疾病[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冬、春季节,具有起病急、表现严重并且病情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如未得到及时的救治,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导致肺、气管和耳等邻近的器官发生炎症[2]。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现阶段危及小儿成长发育的一组常见综合征,目前针对本病的施治通常以抗生素为首选,但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容易增加病菌的耐药性,加之本病易反复发作、小儿各项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等,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治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研究我院收治的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治疗,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年2月~年1月收治的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所有入组患儿均经相关临床检查、X线诊断后确诊,符合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的西医判断指南相符合[3],且确认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有心内科严重合并症、意识障碍、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以及4周内有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的患儿。其中男性有例,女性87例,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是(3.3±1.1)岁;病程时间3个月~2年,平均是(12.7±3.4)个月;每年发作5~14次,平均是(7.2±2.5)次。发病时间至就诊时间1~6d;主要临床症状表现: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鼻塞、咳嗽、咽痛或者是流鼻涕,并且大多数患儿均有拒食、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开始发病时通常出现高热病,并且出现惊厥,通过体检发现咽部出现充血或者是肉眼不易察觉的异常体征。3~10岁的患儿中大多数出现发热病,部分体温正常或者高热的患儿通常伴有头痛、惧寒、全身酸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根据简单抽签法将患儿分成两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疾病发作期,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为患儿补充营养,多喝开水,保持环境的舒适。两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止咳祛痰、维生素C片含服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体温过高的患儿(38.5℃),要给予对症治疗。首先进行物理降温或者口服萘普生10mg/Kg/次。鼻塞的患儿可选用小儿氨酚烷胺进行治疗。咳嗽且有痰的患儿应适当给予化痰止咳治疗。待症状及体征趋于平稳后,采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剂量10mL/次,服用1次/d,疗程共8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1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滴,1.5~2.5h输注完毕,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每月1次,连用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IgG、IgA、IgM、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疗效标准[6]:
显效:疗程结束后基本无临床症状,患儿体温恢复,无肺部湿罗音,且X线提示血象无异常,1年内感染频次减少约70%。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好转,无肺部湿罗音,且X线提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1年内感染频次在30%~70%。无效:疗程结束后未达到上述条件。以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参照,对两组的肺脾气虚状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面黄少华、形体消瘦、气短多汗、食少纳呆与少气懒言等几项,每项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包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效率94.0%,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77
17
6
94.0%
对照组
57
18
25
75.0%
X2
6.
P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IgA等指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组别
治疗时间
例数
IgA(g/c)
IgG(g/c)
IgM(g/c)
对照组
治疗前
0.78±0.17
4.02±1.66
0.83±0.37
治疗后
0.84±0.12
6.22±1.54*
0.88±0.52
观察组
治疗前
0.82±0.13
1.05±1.88
0.90±0.32
治疗后
1.37±0.09*#
3.87±1.21*#
0.92±0.3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等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组别
治疗时间
例数
CD8
CD4
CD4/CD8
对照组
治疗前
30.31±3.97
38.02±4.00
1.24±0.51
治疗后
29.25±3.54
39.86±3.90
1.33±0.23
观察组
治疗前
30.68±3.07
37.90±3.88
1.23±0.48
治疗后
26.00±2.19*#
42.37±4.88*#
1.62±0.40*#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说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无微量元素蓄积及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
3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5]。小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被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后,通常会产生咽喉、鼻腔黏膜充血以及水肿等现象,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致使患儿出现咽喉痛、鼻塞、流鼻涕、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6]。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其通常是由于病原体的感染而诱发,此外免疫系统疾病、体质虚弱、不良饮食、环境污染以及精神与微生态因素等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致病机制[7]。近几年,随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研究逐步深入,有学者证实[8],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障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与本病的发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予以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积极、有效的防治,对于控制病情、保障患儿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配方专为儿童设计,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儿童用的多种微量元素静脉补充剂。其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及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激素及维生素的合成;调控自由基的水平,提高免疫功能[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IgA等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等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能够有效改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情况低。另外,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不含铬、铁、钼,不会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色氨酸、苯丙氨酸等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有色物质,稀释后溶液质量稳定且不会发生微量元素补充过量的情况。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说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无微量元素蓄积及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10-11]。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中钾离子含量适中,对血管刺激性轻。将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加入5%GS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不会产生输液疼痛。
综上所述,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合理使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以及对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对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能有效降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有助于更好地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刘玉增.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1(33):-.
[2]郑诗华,陈华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消化道感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13):-.
[3]廖寒林,刘浩,刘艳荣.中西医结合防治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18(16):-.
[4]白华,刘恩梅,陆彪,等.2~7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与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9,34(8):-.
[5]岳玉辉,刘春香,张桂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67例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9,6(5):-.
[6]鲍春,刘素文.中药熏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6(4):26-28.
[7]王文正.莪术油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02(19):-.
[8]时敏.抗生素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38例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10(02):27-28.
[9]吴学典,陈小碧.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04(09):67-68.
[10]张雪萍.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6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02(07):-.
[11]王学增.两种疗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05(03)-.
[12]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12(20):-.
[13]李丽华,陈小风,杨铭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09(12):45-46.
[14]江飞.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1(15):38-29.
[15]张廷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6,21(4):.
[16]黄秀君,玉屏风散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感染[J].浙江中西医结夸杂志.6,16(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