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简报儿童支原体肺炎上呼吸道菌群研究
2018-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曾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升高。。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伴急性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肺泡壁和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细胞可有坏死和脱落,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液。重症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塑型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等肺部损害,还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脑膜脑炎、心包炎、血管炎等费外合并症等,严重者导致死亡,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还容易导致坏死性肺炎、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后遗症。
微生态研究表明失调的呼吸道菌群和多种呼吸道疾病有关。我院呼吸科郑跃杰教授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南开大学和微健康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支原体肺炎儿童口咽和鼻咽菌群的研究,研究结果由国际杂志《Genes》(IF3.6)在线发表。通过比较肺炎患者与健康儿童的鼻咽和口咽菌群特征,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non-MPP)的发生是否与鼻咽和口咽菌群的变化有关。结果显示:(1)肺炎儿童的口咽和鼻咽菌群相对于健康儿童对比有很大的差异,且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2)肺炎患者中鼻咽的菌群可能会向口咽部位进行传播。(3)鼻咽和口咽菌群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non-MPP)之间相似性很高。
研究表明肺炎口咽、鼻咽菌群多样性下降,支原体感染对口咽、鼻咽菌群紊乱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是针对中国儿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non-MPP)患者的上呼吸道菌群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有望为未来肺炎病原体的检测提供参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