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不活泼爱急躁睡不安易惊醒常多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如果孩子出现不活泼、爱急躁、睡不安、易惊醒、常多汗、后枕突。以上表现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
(一)夜惊:经常于睡眠中惊跳,或轻微刺激即惊醒并常常哭闹。
(二)多汗: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枕头,与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
(三)烦躁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活泼性。上述症状虽非本病特异症状,但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期,如除外其他因素影响,结合有轻度骨骼改变体征,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
轻度骨骼改变体征体征
(一)颅骨软化:表现囟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颞枕部按之呈乒乓球样弹力性软化(乒乓颅)。
(二)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似方形或鞍形。
(三)出牙迟缓:生后10个月未出牙。
(四)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五)枕秃:因多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哪些婴幼儿容易发生佝偻病呢?
1、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
2、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3、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4、少晒太阳的宝宝
5、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
6、吃奶少的宝宝
这六类宝宝很容易缺钙,是预防的重点对象。
佝偻病的临床诊断
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变体征。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掌握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知识。
2、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3、利用日光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
4、加强护理,家长应按程预防接种,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贫血等慢性疾病。
药物预防
1、胎儿期
妊娠期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求日益增加,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患有低钙血症者应积极治疗,对孕妇缺乏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妊娠后期在冬季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于妊娠7个月时补充维生素D每天~IU口服,或每月5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只给予一次15~20IU同时服钙剂。
2、婴儿期
小儿出生后2周即应用维生素D预防。(1)、每日法每天口服维生素D~IU,至周岁。(2)、每月法每月一次或分次口服维生素5万单位,,至周岁。(3)、每季法每季一次口服维生素D15~20万IU,至周岁。
3、幼儿期
小儿一岁以后可采用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冬季给予维生素D15~20万IU一次口服,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给予维生素D15~20万IU一次。
推拿按摩矫正
对于后遗症期: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应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腹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增加肌张力,协助畸形的恢复。
掌上君温馨提示:
专家提醒各位家长:维生素AD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规定每天常规补充,不要自己随意选择。并且,家长们应该按照保健的程序,听从医生的指导,正确服用维生素AD。如果有佝偻病体征,积极配合推拿康复矫正。
小儿推拿,绿色疗法,常给宝宝推拿
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