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全面解读
2021-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序
人类四大慢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慢阻肺)和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而慢阻肺也是“人类死亡的第四大致死病因”,仅次于心脏病、脑卒中、急性肺部感染,预计到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
1亿
王辰院士团队完成首项“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大规模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约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短短十余年间(-)患病率激增67%,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早诊断、早治疗刻不容缓
1什么是慢阻肺吗?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原因是气道和/肺泡异常、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毒性颗粒和气体相关。
慢阻肺最常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发展而来,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的常见慢性疾病。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缺氧是慢阻肺出现肺心病等多种相关并发症的最重要因素。
2慢阻肺主要症状有哪些?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也可无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其中,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慢性咳嗽
慢阻肺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以晨间咳嗽更为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
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不仅出现喘息和胸闷,还可以出现疲乏、消瘦、焦虑、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其他非典型症状。
3哪些因素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
目前认为其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大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由于支气管痰液潴留及管壁痉挛引起气道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扩张,气体进入肺泡,呼气时支气管塌陷,气体排出受阻,使肺泡内残气增加压力增高,肺泡过度膨胀而形成本病。
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慢阻肺。慢性咳嗽、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不是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都会发展为慢阻肺。要明确诊断慢阻肺,则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4为什么会得慢阻肺??
慢阻肺发病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现在认为比较明确的个体易感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吸烟,另外还包括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柴火和木炭等燃烧时的烟雾颗粒、过敏原、工业废气和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等)。
因此,该病在农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农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还与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燃料产生的烟尘有关;女性患病大多数正是与长期用柴火做饭、厨房通气差有关,有的就是老伴长期吸烟。
5慢阻肺不及时治疗的后果?
慢阻肺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医疗负担重等方面。慢阻肺是导致我国寿命年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过早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因素。慢阻肺不仅会产生大量直接医疗成本,还会对患者职业及家庭生产力产生更大影响,间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威胁。
慢阻肺病死率高,该病不仅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还损伤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是一个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
6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慢阻肺?
慢阻肺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也是评估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吸烟的人、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反复咳嗽咳痰,或经常油烟暴露、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需要定期做肺功能检测。
40岁以上的人,如果有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或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以明确是否患上了慢阻肺,以便及时治疗。
冬季在空气质量不佳的时候出现慢性咳嗽、咳白痰、胸闷气短的症状,也须警惕,早期咳、痰、喘症状易被患者忽视,80%以医院就诊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
7中医如何调治慢阻肺?
中医学认为,慢阻肺是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感受外邪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类证治裁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慢阻肺病人的调治,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常常施以益肺健脾、补肾纳气的方法。有些对激素已经产生依赖的病人,体质状况日下,除咳嗽咳痰、动辄气喘症状外,还出现面浮虚肿、腰膝酸软、疲劳易汗、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衰的表现,治疗上可以通过辨证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
现代药理证实:废零通固体功能饮料通过提升脾脏、心脏、肺脏功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水液循环和消化循环三大循环系统,代谢人体垃圾,达到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不仅能改善病人的症状,而且能减少病人对激素的依赖性,甚至使一些病人达到撤除激素的目的。对于体虚又有外感的病人,可以兼顾虚实,扶正祛邪。
更多精彩
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