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七孩子咳嗽老不好,两个穴位搞定

2022-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很多妈妈都听过一句名言:“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听着孩子嘶哑的咳嗽声,我们就会想象似乎肺里在烧火,于是开始“清热化痰止咳”,刚开始似乎是有些效果的,咳嗽减轻了,可是总也不见好,反而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拖的时间长,甚至能咳上几个月。渐渐的,孩子不爱吃饭了,人变瘦了,体质也变差了,妈妈们被咳嗽折磨得草木皆兵,甚至陷入深深的自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咳嗽老不好,不是肺热,而是肺寒。

说到咳嗽,我们都认为是肺和气管的问题,但其实,我们也都知到咳嗽这个动作是为了把身体中的异物排出去,那么这些异物产生的原因在哪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也就是说,其他的脏腑都有可能引发咳嗽。仔细想,咳嗽和咳嗽的确是不一样的,有干咳,有白痰,有咳到吐,还有咳到漏尿。寒和热都有可能引起咳嗽,也有时是寒热夹杂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引发咳嗽的原因多半是着凉和积食。

单纯的着凉,在初起时解决起来是比较快的,着凉后孩子会打喷嚏,流清鼻涕,头痛,精神不好,舌苔白。比较小的孩子还可能会哭闹。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辛温,散寒,把着的凉散出来就好了。我常用的食疗方法是葱白淡豆豉一起煮水给孩子喝,味道尚可,孩子都能接受,一般喝两三天就好了。这个方法大人孩子用都有效,同时会给孩子艾灸大椎穴,到头上微微发汗即可。此外艾叶泡脚、生姜红糖水,都是很好的方法,目的都是排出寒邪。

体质好的孩子,正气足,能把寒邪驱出体外,不用处理就会好,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愈”。

可是如果处理不当,给孩子用了性寒的药,比如板蓝根,或者吃了性寒的食物,比如梨子,则会加重孩子的病情。也不能全怪家长,我们总是喜欢用西医的思维用中药。你看,孩子流鼻涕,咳嗽,我们对照药店里的肺热咳喘颗粒一看,对呀,说明上写了,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咳嗽要煮梨呀,润肺化痰。板蓝根?那不是预防感冒、有事没事喝一包的吗?没错,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寒”。

药店里的止咳中成药,包括止咳糖浆,九成都是清热解毒的,的确使用于肺热,那么肺热是什么样的呢?黄痰,口渴,咽部红肿,发热,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若不加以区分就给孩子用了药,就会伤了脾胃,脾胃最怕寒凉,短时间内胃口不好,寒痰增多,咳嗽加重,以至于缠绵不愈。长期反复如此,就会脾胃功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不好,孩子自然消瘦、免疫力低下,三天两头生病。

而积食咳嗽,则是因为肚子里的食物停留时间过长,产生了热量,向上熏蒸了肺进而咳嗽。症状多数是大便黑臭硬,舌苔黄厚,口臭,胃口不好,睡觉乱翻等。这时也不要急着“清热”,几顿清热药下去,伤了孩子的脾胃,运化能力更差,胃肠垃圾更难排出。这时要做的是及时调整饮食,让孩子饿一饿,吃一点简单又好消化的食物。同时一定要帮助孩子清大肠,揉肚子、倒捏脊都是可以的,垃圾排空,内热消失,咳嗽自然就好了。

最怕的就是,我们不停地清热,同时又吃了很多寒凉的水果和生痰的食物,最终伤了脾胃反而使咳嗽反复难愈,比如油腻的、荤腥、牛奶、甜食、各种水果等。特别是鸡肉,“咳嗽吃鸡,神仙难医”,鸡肉扇风,加重咳嗽。

这些久咳不愈,多数都是寒了,艾灸的效果会非常好。

我们选两个穴位就够了,应对脾胃的寒,我们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神阙是人体的第一个穴位,连接脐带为胎儿输送营养,从此处将营养灌注全身。给孩子灸肚脐对于肠胃的改善非常明显,做为日常保健灸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二个穴位是身柱穴。身柱治小儿百病,也是人体的阳光普照区,能够快提升身体的阳气,应对病邪,身柱穴的两侧1.5寸就是肺俞穴,同时可以应对肺寒咳嗽。

在艾灸时如果孩子年龄小,不配合,可以等孩子睡着后再进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呼吸平稳,睡眠稳定,可以艾灸的时间长一些。如果孩子中间烦躁哭的泣,要立刻停下。更重要的是孩子皮肤娇嫩,距离适当远一些,以皮肤不红但有热量为准。

前几天,一位奶奶说,孙女咳嗽了一个月,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花了一千多块,越吃越咳,夜里都没法睡觉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奶奶学着给孙女灸了肚脐和身柱,三天后反馈夜里已经不咳了,只白天偶尔咳一声。孩子生病不要急,中成药也不可乱吃,对孩子来说,生病要早治,平时少伤阳气才是最重要的。

三伏灸(五):脾胃好,百病消,三高降,这个夏天学会“艾”脾胃

三伏灸(六):甲状腺、乳腺和子宫,增生又结节?不用怕,灸它!

三伏灸(四):艾灸的终极选穴宝典,仅会辨认穴位是不够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by/978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