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慢阻肺至呼吸困难医生气管镜下肺减
2024/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00:32视频:世界慢阻肺日重视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琳通讯员马遥遥、卢亚芳)八旬老人有50多年烟龄,患慢阻肺20多年,一到秋冬季节就开始反复咳嗽、咳痰,最后不幸发展至呼吸困难。近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采用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帮助老人重获健康呼吸。11月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有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建议慢阻肺的防治要重视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胡轶主任为患者进行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术。通讯员供图81岁的何爹爹(化姓)家住汉口,20多年前被诊断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时医生了解病史后,发现跟他50多年的烟龄有直接关系。20年来,一到秋冬季节,何爹爹就开始反复咳嗽、咳痰,活动能力也有所下降。由于没有坚持正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到后来他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到胸闷、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愈来愈差。一个多月前,何爹爹的病情加重,发展成了呼吸困难,只能躺在床上。半个月前,家人送他到医院求诊。何爹爹经肺部CT检查,医生发现祁右肺中叶的巨大肺大疱,将右肺上叶和下叶挤压到失去了功能。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详细评估病情后发现他的气道阻塞严重,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全身麻醉和外科肺大疱切除术风险极大。胡轶主任和科室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治疗方案,最终决定对何爹爹进行创伤较小的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术。一周前,通过对何爹爹肺部CT以及肺部的通气和灌注扫描进行分区分析、评价,胡轶主任决定对其在右肺中叶置入支气管内单向活瓣,使肺中叶萎缩,从而恢复肺上叶和肺下叶的功能。术后一周,何爹爹复查肺功能改善了15%以上,活动耐力得到了提升,6分钟步行实验比之前的距离提高了多米,达到了肺减容的预期效果。胡轶主任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其中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高达13.7%,已跃升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慢阻肺患者通过进行规范的药物特别是吸入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目前科通过经支气管镜的微创技术包括支气管内活瓣放置、气道旁路支架、生物胶肺减容、弹簧圈肺减容以及热蒸汽消融等来进行有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今年11月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是肺系生命。然而,老百姓对慢阻肺危害知之甚少,诊断及治疗率极低。还有不少人认为慢阻肺是老年人的专属,而近年来,慢阻肺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吸烟是导致慢阻肺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长期、大量地吸烟,其中包括二手烟或被动吸烟。除了吸烟,慢阻肺还与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油烟等接触高度相关,有慢阻肺家族史、儿童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也容易罹患慢阻肺。”胡轶主任告诉记者。患者在进行肺功能检查。通讯员供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慢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医院积极响应湖北省“”攻坚行动,获批成立武汉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防治)中心,搭建呼吸慢病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便携式、全流程的科学化病情评估,构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同步开展延续护理上门为呼吸慢病患者提供居家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联通院内与家庭;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慢阻肺规范诊疗宣教、项目质控、社区义诊和科普宣传,进一步夯实基层单位呼吸慢病服务管理能力,让更多人享有“幸福呼吸”。专家提醒,慢阻肺的防治要做到早期筛查、及时诊断,这样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肺功能检查更是慢阻肺早期诊断的关键。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是戒烟,且尽量不要进入二手烟笼罩的场所。除了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对于肺部病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一旦患上慢阻肺,要积极配合用药治疗,尽可能减缓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