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由呼吸而战时光街幼儿园你,收下l

2022-5-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程少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携手共建

无烟校园

吸烟的危害

(该视频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7亿儿童,全球约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成为无辜的被动吸烟者。我国也有近1.8亿的未成年人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我们身边不少小朋友在家里也受到二手烟的伤害。吸烟对我们的身体有以下伤害:

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可损害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功能,引发或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感染等;

2.对心血管的危害: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3.对多种器官的危害:已知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致癌物,长期吸烟最终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如:肺癌、喉癌、口腔癌等;

4.其它危害: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可导致骨质疏松;可诱怀孕女性早产、难产等;

5.不仅仅是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也同样可以严重危害您家人、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孩子的呼吸道和肺部。

小心“二手烟”的危害

当我们说起“吸烟有害健康”,您是否会自动把它的意思理解为“使用烟草制品的人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其实“吸烟”不仅指使用烟草制品,还包括了吸入烟草烟雾;“有害健康”不单说吸烟者本身,还包括了身处其造成的烟草烟雾环境中的其他人。《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明确指出,二手烟没有“安全水平”。在烟草烟雾中约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了至少种已知的有害物质、50多种已知的可致癌物质。

对儿童来说,由于特殊的生理特性,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更大。父母吸烟,以及儿童期二手烟暴露,不仅有可能导致肺功能异常、慢性呼吸道症状、哮喘、免疫功能损伤、体重超标、耳部疾病和婴儿猝死综合征等,还可能使儿童出现行为、态度及情感方面的障碍。

除此之外,儿童期的二手烟暴露,还与成年期的健康问题有关。暴露于二手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研究显示,暴露于二手烟的儿童成年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增高,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也会增高。即使成年后并不吸烟,这种风险增高同样存在。

美国心脏协会还指出,儿童时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呼吸和健康问题,缩短寿命。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雾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几率要比那些未接触二手烟的人高1.5~2倍。儿童二手烟暴露的防护,必须依靠全面禁烟的环境,以及父母亲属拒绝吸烟。二手烟没有安全的接触剂量,只要有暴露、就会有危险。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排风扇、空调等通风装置的存在也无法完全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

无烟环境的营造是避免二手烟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这也是强调无烟环境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所以,吸烟有害健康,这不仅对吸烟者自身成立,对有可能接触二手烟的非吸烟者也同样成立。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请拒绝烟草制品的使用。

创建无烟校园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家庭和校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无烟的环境,我园全力落实无烟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积极宣传有关控烟知识,让每一位师生都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您和您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向您发出倡议:

1.请您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不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吸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您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您的孩子。如果您有吸烟的习惯,建议您戒烟,主动为孩子做表率;如果您烟瘾比较大,立即戒烟有困难,希望您尽量减少吸烟,不要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区域吸烟,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并自觉接受孩子的监督。

3.请您不要带着孩子到吸烟的场所,使他们免于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更不要让您的孩子或其他未成年人为您购买香烟及其相关产品。

4.从自身做起,自觉远离烟草,树立吸烟危害健康的理念,增强控烟意识。

5.从家庭做起,主动向亲友宣传吸烟的危害,劝说吸烟的人群少吸烟或不吸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文明、和谐、清新的成长环境,一起努力构建健康家庭、无烟校园!

感谢您的支持配合,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时光街幼儿园年2月21日编辑丨徐敏审核丨王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79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