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扔了她养7年的狗,她就打掉怀了3个月

202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最近,看到到一个帖子

讲的是因为一个生命的出现

而结束另一个生命

看完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找不到任何词语形容了

突然觉得

没文化,真的很可怕

事情是这样的

女子养了7年的狗狗

怀孕后就把狗狗送回了娘家了

但怎么也没想到婆婆不放心

追到娘家把狗扔了

女子确定了狗狗找不回来后

一怒之下把怀了3个月的孩子打了

对此,评论炸开了锅

有批评女子的

也有批评婆婆的

这里涉及的婆媳关系

我们昨天聊过了

错过的小伙伴可以点下面的链接

去了解一下

《同样是“喜提贵子”,为何奚梦瑶风光嫁入豪门,梁洛施却不能?》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

怀孕到底能不能养宠物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庭

曾经有一位大哥因为自己的老婆怀孕了

在楼道了贴了一份倡议书

要求整个小区的居民把家里的猫狗送走

以免影响到老婆和孩子的健康……

另一位男子因为老婆怀孕,想要把猫狗送走

但老婆不同意

后来他直接把猫和狗从21楼扔了下去

活活摔死……

还有一位网友生了小孩后

把养了8年的狗狗安乐死了……

痛,心真的痛

瞬间觉得

做一只宠物比做人还难

不仅要讨主人欢心

还要时刻提心吊胆

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和人间说再见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做只猫做只狗,不做情人”

但现在我觉得应该这样唱

“先学会做人,再养宠物吧”

怀孕究竟适不适合养宠物?

这个话题要分两个问题讲

01

弓形虫会导致孕妇流产

而猫狗会携带弓形虫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怀孕不能养宠物

实际上

全世界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体内

都有弓形虫

其中,狗狗作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如果狗狗被感染了

弓形虫只会存在狗狗的肌肉和血液里

除非你把狗炖了吃了

否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而喵星人是弓形虫在这世上唯一的最终宿主

弓形虫能在猫猫体内繁殖

而且只有在猫猫初次感染弓形虫后

才有可能排出含有虫卵的粪便

但一生仅一次

如果接触了含有虫卵的粪便

则有可能会被感染

但前提是你家的猫猫感染了弓形虫

而且拉出了它这辈子唯一一次

被感染过的便便

然后便便在屋里盘踞了2天以上

含有弓形虫包囊得经过2~5天的孵化时间

才有传染性

这时恰好家人怀孕了

恰好是孕妇去铲屎且恰好没有戴手套

铲完屎又恰好没洗手就吃东西

才有可能发生感染

这么看,其实弓形虫和猫猫都有点冤

明明是人类懒

没有及时铲屎、铲完屎不洗手就吃东西

然后就把罪名欲加在它们身上

02

猫狗的毛会让小孩

气喘、过敏、呼吸困难等

其实,这种说法不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呼吸系统

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不只有鼻毛

鼻子的呼吸气流和呼吸道的气管都这个作用

直径在10微米的异物才能进入呼吸道

直径在0.5微米~2微米的才能进入支气管

直径少于0.5微米的才能进入肺部

重点来了

一根猫毛的直径大约是20微米~60微米

请问这怎么飞肺部

就算人不小心吸入了猫毛

也会通过人体的反射

如打喷嚏、咳嗽等将异物排出

更不会积存在人体内

各位铲屎的可以放心

此外,钟南山院士曾指出

养宠物可以帮助小朋友提早适应过敏源

大大降低孩子患哮喘的几率

建议越早养越好!

不仅如此,

在国际杂志《PNAS》也刊登过一篇研究报告

家里有宠物的孩子

在长大后比较可能拥有更多的抗压力免疫系统

而且患有精神疾病的风险可能更低

研究表明:

①养狗的儿童孤独感更少

②养狗的儿童更愿意分享

③养狗的儿童更愿意照顾他人

虽说猫狗的毛不会被吸入肺部

人也不容易感染弓形虫

但网络上有很多猫猫狗狗调皮捣蛋的视频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宠物会伤害人

其实这与“作秀”、有没有正确教导宠物

有很大的关系

年纪稍微大点的长辈

有可能因为了解的渠道有限

会被一些谣言误导

所以我们作为年轻人

不管养不养宠物

都应了解和学习正确的、科学的知识

同时还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长辈

此外,也希望各位准备养宠物的朋友

至少要思考以下这3个问题

①是否有能力养宠物(经济、陪伴时间等)

②15年内会不会换定居城市

③是否会结婚生子,对方家庭是否可以接受养宠物

宠物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如果你无法保证能给它们安稳的生活

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要养,放过它们

如果你觉得宠物对孕妇、婴儿都不好

也请你不要丢弃它们、伤害它们的生命

你可以为它们寻找下一个可靠的主人

这个世界上,爱护动物的人还是很多的

同时,也请养宠物的人

带宠物外出时

请一定要做好预防宠物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比如,遛狗时拴好绳子

愿世上的动物都能被温柔以待

本期话题互动

关于“打掉怀了3个月的孩子

因为婆婆扔了我养7年的狗”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来留言区说说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养生保健知识,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使用,看权威专家的专业解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为家庭医生在线(r-online)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客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78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