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小常识

2021-4-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青春痘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

冬春季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人体免疫力及呼吸系统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再加上人民在户外活动减少,停留于室内环境的机会增多,呼吸道疾病容易高发。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我们最常见的是老百姓提起的感冒,大家都不陌生,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约85%的人平均一年要感冒3次,由此看来,感冒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病了。而真正弄清楚“感冒”、流感”、“伤风”、“上感”的人却为数不多。感冒,也叫普通感冒,亦可扩大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一组由众多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和支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冬春季多发,主要症状集中在鼻腔、咽喉、上呼吸道,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喷嚏、咽痛、咳嗽等,一般无高热和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周身不适,大约5-7天痊愈。而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达39℃以上。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球后痛。肌肉酸痛,尤以腰背部和腓肠肌最明显。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部分病人表现出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水样便,轻度恶心与呕吐等。轻型病轻度热或无发热,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较轻,病程1天,与普通感冒相似,单凭临床表现很难确诊。流行过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传染源:流感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具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患者呼吸道内的流感病毒。通过说话、咳嗽、喷嚏和呐喊排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污染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手帕以及被污染的手也可能有传播作用。(三)易感人群:人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而流感病毒变异性大,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故人在一生中可屡次患流感。(四)流行特征流感流行往往突然发生,常沿交通线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以冬春季为多。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

l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两个空气相对清洁,适宜开窗通风的时段:10:00及15:00前后;

*一天内开窗3-4次,一次30分钟为宜;

*阴天、雨雪天、刮风时不易多开窗。

l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l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l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二)

l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l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

加强运动:

*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次/分)左右

*锻炼时,达到刚出汗或出小汗的程度较为合适

健康、营养饮食

*饮食、饮水要卫生*少吃煎、炸、烘、烤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奶制品和高蛋白的食物。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三)

l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文明咳嗽: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

*若一时来不及拿纸巾遮掩,可用手肘弯的衣服遮挡口鼻,因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打喷嚏或咳嗽时,千万不能用手遮掩口鼻。

科学洗手:

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并将手指间向下,双手下垂,让水顺手指冲下;洗手时使用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四)

l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l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儿童每天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

*成年人每天保证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老年人每天保证有5-6小时的睡眠时间

l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行为守则:

个人讲卫生:科学洗手,文明咳嗽,充足睡眠,增强体质。

居家保健康:开窗通风,生熟分开,远离活禽,环境整洁。

编辑:张大铨核稿:朱城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77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