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之外冬春交替,呼吸道感染ldq

2020-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疫情当前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病毒蔓延

防疫之外

也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

今天

淳医郎又给大家带来健康科普小知识啦

冬春季节

流感、普通感冒、麻疹、水痘高发,它们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皮疹等不适影响着老百姓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者因为患上疾病而死亡,年的非典和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不但影响患者个人生活和生命,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正常运行。

所以,冬春季科学预防呼吸道传染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吸入呼吸道后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肺部炎症性疾病。这类疾病常有明显季节性、聚集性、传染性,甚至爆发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但通过科学预防、隔离、治疗可以降低发病人数。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肺结核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年中东呼吸综合症和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传播媒介是携带病毒、病菌的飞沫、气溶胶、粪便、被病毒污染的各种器具。

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在咳嗽、喷嚏时将带有细菌和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气中,易感的人吸入或接触到一定量的病原体而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之后可能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把携带病毒、病菌的痰液咳出漂浮在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而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菌病毒污染的各种器具而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为什么冬春季多发?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而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而较低,人们在室内活动、近距离密切接触,更容易吸入携带有病毒的飞沫。流感、水痘、麻疹多在学校班级、幼儿园和家庭中聚集性传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冬春季气温较低,呼吸道受凉空气刺激局部粘膜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也是病毒活跃的季节。呼吸道病毒对低气温比较耐受,它们在冬春存活较长时间,但随着夏季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冬春时节光照强度较弱,紫外线对病毒杀灭作用较弱。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治疗患者

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效果都比较好。

患者自我隔离

处于急性期患者一定要自我隔离。急性期患者是“毒源”,不管是治疗中,或是未治疗急性期患者要自我隔离,对家人、对同事同学、对社会负责,尽量减少传染给别人机会。患者可以通过减少社会活动、外出佩戴口罩等手段。

咳嗽和喷嚏礼仪

咳嗽和喷嚏时,避免直接用手遮掩口鼻,要用纸巾遮掩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手肘或上衣袖遮掩口鼻,使用过的纸巾要丢入垃圾桶,如果用手捂过口鼻一定要及时洗手。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的最后好方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常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用75%酒精擦拭桌面,84消毒液用于多种医疗器械、布类、墙壁、地面、便器等的消毒。

保护易感染群

所有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特别是存在一些高危险因素人群,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存在基础心肺疾病、糖尿病、肿瘤疾病、孕妇、肥胖人群,这些人群患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容易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重要手段。适龄人群按国家扩大免疫程序,接种麻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卡介苗等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也可自愿接种流感、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水痘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提倡高危险人群接种疫苗。

自我防护

1.勤洗手,可选择流动水或速干手消毒液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揉搓15秒钟以上;2.戴口罩,去医院、商城、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戴上口罩;3.注意通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4.保持与呼吸道疾病患者距离,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5.避免接触禽类和野生动物,食物煮熟烧透,生熟分开;6.避免受凉;7.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冬春季节,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利己利人利国家,作为易感人群防护好自己,作为患者不传染给别人。

本文作者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闫卫彬

医院呼吸内科咨询电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z/976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