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呼吸道疾病气喘病猪肺疫感染防治方
2024/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9499624.html
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只呼吸道传染病,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严重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猪场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影响养殖业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猪气喘病则被称为“三不疾病”,即不死、不长、不愈。疾病的发生不仅增加了猪场的养殖成本,而且由于隐性成本的增加,也使得猪场面临着更大的不稳定性和其他疾病的继发风险。因此,加强猪只的防疫工作,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预防和控制猪气喘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保障猪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烧以及呼吸困难等。病发时,猪的咳嗽声音较为单一,但病情加重后,猪的咳嗽声音会不断加重,并伴随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此外,病猪的眼部和鼻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泌物。
该病不受猪的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该病的主要诱因。空气流动性差,换气不及时,导致圈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增加。同时,湿度的增加也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空气中弥散着大量的粉尘、尘埃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损害机体的眼结膜和呼吸道上皮细胞,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粘膜受损,机能发生一系列的紊乱,让病菌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猪场易发生疾病。一旦该病在猪群中传播开来,死亡率就会明显升高。
猪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一类较为复杂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环境中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环境、管理和饲养因素发生改变时,疾病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此外,猪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如巴氏杆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以及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等。这些继发疾病会加重病情,使疾病难以控制并增加死亡率。这些特点都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防治此病要隔病于外,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则必须严把隔离检疫关,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其次,要管理于内,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同时,要注意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在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要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预防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措施十分重要,免疫程序和消毒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养猪场户应该合理免疫,适时给猪群接种各种疫苗,包括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副猪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弱毒菌或灭活苗、猪霉形体灭活疫苗和猪肺炎霉形体兔化弱毒苗等,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
对于目前尚无疫苗可用的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和猪附红细胞体病,应加强猪群的隔离消毒措施,以防止疫情的传播。此外,为了防止猪群因天气变冷而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需要注意猪群的保温防寒,搞好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消灭蚊蝇和吸血虫类等。
猪肺炎还需要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日常消毒,可以使用0.2%过氧乙酸等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并间隔3-5天再次进行消毒。此外,猪场饮水中添加黄芪也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它不仅可以防止猪肺炎,还可以预防其他热毒性疾病、感冒、口蹄溃烂等疾病。
在治疗方面,抗生素肌注疗法和发病猪隔离治疗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其中,恩诺沙星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每天可以注射1-2次,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做增减。另外,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注射液也可以采用。
针对拌料或饮水给药的方案,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呼吸道组合药物,该组合包括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麻杏石甘散和氨茶碱片。该组合不仅可以治疗猪肺炎,还可以用于预防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和支原体引起的重症呼吸道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需要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为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同时注意药物预防和净化。只有养殖户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猪肺炎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猪肺炎的防治,除了做好隔病于外和管理于内的工作,还需要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措施,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生猪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