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这些行为,预防飞沫和接触传染的三大步

2023-9-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自从爆发新冠肺炎以来,对于这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短时间内就造成大流行,在各种资讯真真假假,无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可能产生恐慌,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生活环境中一直与人类共存的病毒,它与飞沫的关系,以及常见的传播方式,最重要的是适当的自我防护措施。

认识气溶胶(Aerosols)

气溶胶一词,也称为气胶或气悬胶,意指气体介质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颗粒,但凡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粉尘、雾、烟、PM2.5、真菌孢子、飞沫,以及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吸入型药物等,均属于气溶胶,而不同种类与来源的气胶粒径并不相同。

每个人在呼吸(平静呼吸和深呼吸)、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微粒,直径大小介于0.01~微米之间。

当微粒直径大于10微米时,可因重力而沉降于地面,称之为落尘,而当微粒直径≤10微米时,可悬浮在空气中,故称为悬浮微粒。

简单以头发粗细来说明微粒直径的概念,10微米颗粒直径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7,而2.5微米颗粒直径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28。

认识飞沫和飞沫核

当人说话、打喷嚏或咳嗽等过程中产生大粒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一般来说,可飞行的距离约为1米;当飞沫中含有病毒等病原体时,近距离的接触可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称为飞沫传染。

保持至少1米的原因

因此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而言,除了建议配戴一般医用口罩,以避免咳嗽等症状造成病原体传播给他人之外,也建议呼吸道感染病人和他人交谈时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以降低飞沫传染的风险。

此外,人在说话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大粒径飞沫会沉降于地面或物体表面,所以正确的洗手动作、经常清洁与消毒各种物品表面(如桌面、地板、仪器设备、玩具等),以及采取妥善食物覆盖等措施,均可避免飞沫污染,这些都是应该养成的重要生活习惯。

飞沫≤5微米有空气传染的风险

人体会产生大粒径的飞沫,其实也会产生细小飞沫。当含有病原体的飞沫直径≤5微米时,就有空气传染的风险。

含有病原体的大粒径飞沫,一旦在湿度较低的室内环境中,飞沫外部的水分蒸发将会形成细小的飞沫核,便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的时间,若病原体本身特性又可适应该环境,也就是可以安全存活下来,此时,就有空气传染之虞,例如:人体吸入空气中含有1~5微米的结核杆菌飞沫核,就可能导致肺结核病。

尚未有证据会空气传染

至目前为止,现有的科学证据初步显示COVID-19主要是以近距离的飞沫及接触传染,仍未有充足证据指出COVID-19会以空气传播方式造成人类感染,至于COVID-19是否会造成空气传染,此待未来更多的研究证明。

预防飞沫和接触传染的三大步骤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以增强个人的免疫能力,对抗外在病原体对人体的影响之外,若要避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与接触传染,不妨好好利用下列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包括落实正确的洗手动作(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共餐时使用公筷母匙。

二、医院所及人潮拥挤的密闭空间之机会:

正确佩戴一般医用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三、留意并随时保持周遭环境卫生:

必要时可搭配使用酒精或漂白水进行工作场所与居家环境的消毒工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9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