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地高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儿童患
2024/6/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多个地区的儿科门诊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数增多的情况,值得引起警惕。浙大儿院的医生提到,在持续发热、咳喘较明显而住院的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据首位。四川省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患儿同样在增加,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庞英表示,住院部的肺炎患儿,有80%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而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目前收治的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儿比例已经超过新冠和流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称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正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自年发现以来,RSV已被公认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阴性单链RNA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医院传播的爆发[1]。据评估,每个受RSV感染的人平均将感染5到25个未感染的人[2]。
谁最容易感染RSV?RSV的影响在婴儿中更为明显。根据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年在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中有万次RSV相关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作,万人次入院和26,例院内死亡。虽然发现该病毒导致2%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但在六个月以下的儿童中则跃升至3.6%。其中大部分死亡发生在较贫穷的国家。除了幼儿外,该病毒还可能对现有心脏、肺部或免疫系统问题的老年人构成风险。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RSV最常见的传播途径,RSV可以在受污染的皮肤(即手)上存活长达25分钟,在桌面和门把手等其他物体表面上存活数小时[2]。此外,飞沫和气溶胶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受污染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接触到其他人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时,通常会发生传播[3]。一般情况下,RSV的潜伏期为2至8天,感染的传染期是4-21天。在婴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即使不再表现出症状,病毒的传染期可能还会持续长达4周[2]。
发病机制RSV通过鼻子或眼睛传播后,会感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RSV在这些支气管细胞内持续复制约8天。在最初几天后,RSV感染的细胞形态会变得更圆,并最终滑入下气道较小的细支气管。这种脱落机制也被认为是病毒从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传播的原因。感染引起肺部全身性炎症,包括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迁移和浸润、上皮细胞壁坏死、水肿和粘液生成增加。炎症和细胞损伤往往是片状的,而不是弥漫性的。脱落的上皮细胞、粘液塞和积累的免疫细胞共同导致下气道阻塞。
阻塞的细支气管腔内含有细胞碎片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体
感染RSV后有什么症状?大多数感染RSV的人病情较轻,会在一两周内康复。而有些人感染RSV后症状比较严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严重感染的例子包括细支气管炎(肺部小气道的炎症)和肺炎。RSV还会使慢性健康问题恶化,例如,患有哮喘的人可能会因RSV感染而出现哮喘发作,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人可能会出现由RSV引发的更严重的症状。以下感染RSV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早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肺病、免疫系统较弱或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婴儿或幼儿。患有肺病或心脏病的老年人,例如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免疫缺陷的人,例如器官移植受者、化疗患者或HIV/AIDS患者。在医院环境中,有效预防RSV的传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婴儿、幼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而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有助于防止RSV传播给高危人群。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且正确地进行手卫生,包括用洗手液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4]。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以及进行任何与呼吸道分泌物接触的活动之前和之后都应该进行手卫生。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RSV感染患者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等,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和传播。隔离措施将已经确诊或疑似感染RSV的患者进行隔离,以减少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理想情况下,有感冒症状的人不应与患严重RSV疾病的高危儿童互动,包括早产儿、患有慢性肺病或心脏病的2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或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儿童。
环境清洁和消毒对医疗设施中的表面、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杀菌剂,以去除或灭活潜在的病毒。特别注意清洁高频接触物表,如门把手、床栏、床边桌等。
健康教育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RSV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包括正确的手卫生、咳嗽和打喷嚏礼仪、避免密切接触等信息。文献参考:
[1]ThorburnK,KerrS,TaylorN,vanSaeneHKF.RSVoutbreakinapa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TheJournalofhospitalinfection.[Online];57(3):–.Availablefrom:10./j.jhin..03.
[2]Simon,B,Drysdale,etal.Bestpracticeinthepreventionandmanagementofpaediatric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infection[J].TherapeuticAdvancesinInfectiousDisease,6,3(2).
[3]U.S.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4February.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29October.Retrieved9November.
[4]RalstonSL,LieberthalAS,MeissnerHC,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The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ofBronchiolitis[J].Pediatrics,4,(5):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