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鸿钟非典型肺炎流行引发的一些思考后现代
2021-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原文出处:邱鸿钟,梁瑞琼.非典型性:后现代医学时代一个特征--非典型肺炎流行引发的一些思考[J].医学与哲学,,24(5):9-11.
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至年4月19日,我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例,其中广东省例。广东省成为中国非典型肺炎发病比较集中的地区。尽管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远远低于流行性感冒等其它传染性疾病,但为什么它却那么引起世人注目,这不只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疾病社会问题和认识论问题。
思考一:非典型性只是一种当下认识的“不确定性”。在现代医学中,给病种下一个固定的清晰的定义是其基本的任务,因为她相信符号能代表所意指的东西,而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认为,符号并非是能指与所指的紧密结合,符号的作用只是“区分”和“延搁”的双重运动,即“分延”(differance)。在空间(共时态)上,一切符号的意义都是在语境关系的区别中被暂时确定的;在时问(历时态)上,符号的存在就意味着所指的不在场,它只是延搁所指的在场。因此,包括疾病名称在内的一切符号并不存在着恒定不变的单一本源的意义,而只存在着不断“分延”语境中的流动的意义。进而,由于分延所造成的区分和延搁,所以一切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直线传递的,而是向四面八方播撒(Dissemination)的,而正是这种弥散的不完整性才是文本的真正意义,一切本文的意义(或中心思想)仅仅只具有暂时的交汇和粘结性质,并不是永恒的和本源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存在主义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的对立被解构了,因为在由符号构成的认识世界里,一切确定都是不确定,而一切不确定都是有限意义上的确定。不确定性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旗帜。
与其说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确定的疾病,还不如说是非典型肺炎综合征(Atypicalpneumoniasyndrome,APS)或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更为合适。它是指与一般的细菌性肺炎相区别,由肺炎衣原体(Cpn)、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肺部感染。之所以称之为非典型性的疾病,是相对于那些病原明确,诊断清晰,治疗方案明确有效的典型性疾病而言的,APS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地方,具体表现在:(1)病因或病原体不易确定。据以往的研究,APS中以肺炎支原体()占首位,可是这次我国流行的APS初步锁定为冠状病毒。病原体具有多样性或异质性。(2)症状无特异性。APS的症状多见发热、咳嗽、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肺实变体征,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或降低;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样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均难以作出特异性诊断。(3)病理定位广泛,病机尚不清楚。以肺炎衣原体为例,是20世纪80年代才新发现的能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它除了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还与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肺外并发症等相关0MP不仅可借助特有的粘附结构紧密牢固地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以逃避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还通过干扰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活性等环节产生免疫抑制作用。(4)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疫苗。临床上一般只是给予补充液体及维生素等支持疗法和降热、输氧等对症治疗。医学发展史表明在一个确定性的模式中任何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必然引发一场严重的焦虑和恐惧。而事实上,非典型性可能就是未来几乎所有疾病的一个特征,是越来越多的新发疾病认识运动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根据APS流行的特征,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制定了《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对住过该种病人的房间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进行消毒;对可能受病人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在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的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给予消毒。近日,国家卫生部将非典型肺炎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同期卫生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防止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和扩散。人们对APS的认识从一种非典型性的疾病到法定传染病的变化,说明了法定传染病病种及范围的可变性或历史性,原先处于认识边缘的疾病,随着对人类影响关系的变化而被移到举世瞩目的中心。作为一种案例,APS使医学界经历了:认识模糊的恐慌,致病原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