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冒用药小贴士
2018-6-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怀孕是一件让准妈妈们既兴奋又担忧的事情,相信不少妈妈都经历过这段充满了对自己保护欲的特殊时期,生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因为妈妈生病而受牵连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比较常见的感冒,准妈妈们又该怎么办呢?
感冒药分为以下几类:?1、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作用,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氨基比林;
?2、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粘膜充血,解除鼻塞等症状,如伪麻黄碱;
?3、抗组胺药:竞争性阴断H1受体,减轻过敏症状,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的卡他性炎症,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4、抗病毒药:主要有抗亚洲A型流感病毒的金刚烷胺;
?5、中枢兴奋药:主要有咖啡因,它通过收缩脑血管,缓解脑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从而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同时能抵消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
?6、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二氧丙嗪等;
?7、中药:如具清热解毒作用的人工牛黄多与西药成份组方,如速效伤风胶囊;而其它的中药如、葛根、金银花、柴胡等等多是十几味甚至二十多味中药按一定的处方提制成不同的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
1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经验对胎儿致畸相关的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期间A到X危险级数依次增大。
1、解热镇痛药
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妊娠分级B级,可用于整个妊娠期头痛发热,妊娠前3个月也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妊娠分级B级。
注:布洛芬与腹壁缺陷和室间隔缺损患病率增加相关,孕前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自发流产的风险,妊娠晚期服用为D级。
2、减充血剂
目前常用的是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影响较小。
?伪麻黄碱妊娠分级C级,对人类胎儿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病例报道和可靠的对照研究,但其化学结构提示本品可通过血胎屏障,因此,妊娠期鼻充血优先选择抗组胺药。
3、抗组胺药
普通感冒首选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穿透血脑屏障、渗透入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
?氯苯那敏妊娠分级B级。
?氯雷他定妊娠分级B级,在妊娠期用于规定的适应症时,氯雷他定是安全的。
?西替利嗪妊娠分级B级,啮齿类妊娠动物研究结果显示是安全的,尽管使用的剂量高于临床应用剂量,未显示致畸性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迹象。
4、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宜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有医生指导。
其中,利巴韦林已经充分的动物研究证实有明显的致突变和胚胎毒性(在低于人体用量的1/20时即可出现),利巴韦林会引起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6个月才可以怀孕。
5、镇咳药
常用的有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周围性镇咳药如那可丁和苯丙哌林。
?可待因妊娠分级C级,易通过血胎屏障,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虽没有致畸作用,但有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报道,妊娠期应该禁止使用。
?右美沙芬妊娠分级C级,尚无妊娠妇女使用该药的大量病例报道或严格对照研究,妊娠期应该谨慎使用。
2?中药根据药材的毒性大小、作用强弱及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常分为禁用、忌用和慎用三类。《中国药典》)年版中的禁用、忌用和慎用药材和饮片共计种,具体内容见表。
?对于中成药的孕期用药宜忌,说明书中主要也是从“孕妇禁用”、“孕妇忌用”和“孕妇慎用”等方面来描述,中成药的孕期用药标准可以借鉴中药的理论,孕妇感冒可按照正常人感冒分型,但用药必须细细斟酌,孕妇服用中成药时,如果中成药内含有孕妇禁用的药材则孕妇禁止使用;如果含有孕妇谨慎用的药材,则应避免使用。
总之,孕妇作为特殊人群,感冒用药需格外慎重,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若必须使用药物治疗,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自行购买感冒药治疗,同时,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用药时间尽可能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孕3周至8周内为药物的高度敏感期,此时,胚胎对于药物的影响最为敏感,也就是说,这时服用药物较易“致畸”。所以,此时,准妈妈用药一定要倍加小心,慎之又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