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愈,出现胸闷时别轻视,小心终身带病

2024/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防治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7_1/
                            

自由呼吸,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可对于哮喘人士来说可就是奢侈的事了。

邓丽君,大家可还记得?作为一代人记忆的女神,她在泰国的一场演出中突发哮喘,在被送往急诊途中香消玉殒。

很多人对哮喘的认识就是电视上的主角一喘不过气,拿一个喷雾喷一下立马就好了?还有不少父母觉得孩子有哮喘问题,只要长大就会自愈?

小编这就带你们来全方位认识一下:哮喘能不能治疗?哪些因素能引发哮喘?

一、

哮喘的真面目是什么?

提起哮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喘不过气”,所以这到底是人体哪个环节出错了?

首先正常人呼吸的时候,气体首先通过鼻腔,鼻腔内富含纤毛和毛细血管,可以把外界空气的尘埃阻挡住,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然后,气体再通过气管、支气管以及各级细支气管被吸进肺泡中。在肺泡中,空气中的氧气也能顺利进入肺泡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

气体有进有出

可是当得了哮喘后,呼吸道变得非常敏感,在遇到一些诱因时,如空气中的尘埃、花粉、螨虫等过敏原,或香烟、运动、寒冷空气、压力等,就会刺激呼吸道,让气道粘膜变得肿胀,分泌过多的黏液。

气管外的肌肉也不断收缩,让气道变窄,从而使空气进出肺部受到阻碍。

可是人出于本能,为了得到足够的空气,就会使劲呼吸,那么表现出来就是喘息、气促、胸闷、咳嗽。

哮喘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是由遗传机制、免疫机制和神经调节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如果父母有哮喘病史,那么子女患哮喘的几率明显增加。

没有喘息≠没有哮喘。没错,也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哮喘人士是没有喘息症状的。

其中常见的是咳嗽变异型哮喘,这种类型主要就是咳嗽不断,久咳不愈,所以很容易被人做成感冒而忽视了。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胸闷变异性型哮喘,顾名思义就是不适症状只有胸闷。

所以哮喘也是狡猾得很,“喘不过气”只不过是它冰山一角的样子。

二、

每一次哮喘发作,会发生什么?

我国有超万的哮喘患者,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而儿童确确实实是一大高发群体。

我国年在中国10省市进行的“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及以上成人哮喘患病率为4.2%,而年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3.02%,目前认为这个数字很有可能是低估了。

1

每一次发作都是对肺的伤害

哮喘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作一次,舒缓过后就没事了,它的每一次发作对身体都是叠加式的损害。

大约有80%的哮喘患儿在5岁前出现第一次哮喘急性发作,随着哮喘发作次数的增加,肺功能受损逐渐加重。

虽然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症状会有所改善,发病次数会减少,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被用来证明哮喘患儿“发育后能自愈”,这是不科学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去及时干预,可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例如会出现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

还有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哮喘反复发作还可造成气道不可逆性的病变,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

2

被影响的不止一个肺

哮喘控制不佳是可能致命的,猝死便是它最严重的并发症了,始动因素就是缺氧。

简单来说就是:哮喘发作、气道气流严重受限→机体缺氧→全身各器官功能严重受限→心脏扛不住→心脏骤停。

所以当遇到身边的人突发哮喘时,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询问他的病史,为的是知道他的过敏原,从而远离过敏源环境。

●第二步搀扶他坐下,让他保持上半身弯曲。

●第三步帮他拿药,询问他是否带有气喘喷雾剂等急救药,让其赶紧吸气缓解下。

●如果碰到较为严重的情况,像出现了晕倒并停止呼吸等,请马上给他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并且拨打送往就医。

三、

如何实现呼吸自由?

可以明确说,在规范的治疗之下,有八成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控制住哮喘的。

不过哮喘治疗的目标一是缓解症状,二是减少发作,像正常人一样该干嘛干嘛。

所以这里有三个注意点要和大家强调一下:

1

并非不发作就不需要治疗了

我们前面提到,哮喘其实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慢性”就意味着治疗可能也是个长期的过程。

并不是说你症状没有了,哮喘就好了,就不需要用药了。因为不犯病的时候,炎症反应也是持续存在的。

但是哮喘不发作的时候(即哮喘缓解期)反而是治疗哮喘的关键时期,能够更好地减轻气道的慢性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的目的,减轻哮喘发作次数。

2

不能用急救药代替控制药

不少哮喘患者认为吸入急救药几秒钟见效,比控制药物起效快,就认为急救药比控制药好?

结果擅自停用哮喘控制药物,结果反而越来越严重。

过去临床上没有哮喘控制药物出现的时候,确实是用急救药物来治疗哮喘的。

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急救药物会导致气道炎症进一步严重、气道更加狭窄,而且药物敏感性也下降,可引发猝死。

总之,不能将二者颠倒,以免酿成大错!要学会辨识轻重缓急,有什么问题,请立即就医,别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ff/980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