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生给宝宝开这些药做雾化,请坚决说
2018-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文章来源:婴幼儿百科
宝宝有点咳嗽,带去看医生,开了5次的雾化。宝宝很配合,乖乖完成。
每当宝宝出现咳嗽、有痰、咽喉肿痛等呼吸道症状后,不少医生都会给宝宝开雾化治疗。宝爸妈们的疑问也跟着来了:
为什么不打针,而要雾化治疗?
吸的是什么药?
有激素吗?有抗生素吗?
……
甚至有人说,雾化比输液还可怕,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今天,告诉你:雾化到底有这么吓人吗?
1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原理雾化疗法主要是指的是气溶胶吸入疗法,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者抗真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者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者气管,当然也包括气管切开管和气管切开管吸入到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延缓症状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万变不离其中,雾化最原始的作用是湿化痰液,促进痰液的吸收和排出。
雾化吸入疗法的适应症
手术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目的是湿化气道。
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症见剧烈咳嗽,痰液质地粘稠、颜色青黄;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哮喘进行雾化吸入会引起支气管痉挛、痰液过度湿化引起堵塞)。
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支气管扩张症感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非医学专业人士可以分析一下,相同症状是不是针对“粘稠的痰”。
雾化吸入疗法的禁忌症和副作用
肺气肿、哮喘(因颗粒过小,较多雾点进入肺泡,过饱和的雾液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而使哮喘症状加重)。
儿童、老年人排痰力差的患者,非适应症进行雾化或雾化过度引起痰液过度湿化,超出粘膜吸收能力,此时痰液又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则一方面更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繁殖,加重感染;另一方面痰液顺着体位向下蔓延,造成感染同时向下蔓延。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粘膜吸收能力有限,同时纤毛运动偏弱,进行雾化治疗务必符合雾化适应症。
心肾功能不全者。
2雾化会用到抗生素?几乎不可能!有宝妈曾经来问过:听说雾化抗生素,对肺的损伤非常大,人家国外都不建议用了,为什么我们还在用?
今天,要很郑重的告诉大家:雾化根本用不到抗生素!
临床情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儿童抗生素,市场上均无雾化剂型。
一是没有安全、可靠、有效的临床证据;二没有权威指南来指导用药。所以,不建议雾化抗生素。(如果有人向你推荐雾化抗生素,可以拒绝,不过应该也很少~)
这些药也别用
市面上常见的抗病毒药,一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都跟抗生素一样:没有雾化剂型,没效果,还不安全!(比如常见的庆大霉素、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中药喜炎平等。)
去做雾化,用的其实是这些药
医生开了雾化治疗,一定会考虑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一般来说,这三类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祛痰药。
咱们挨个分析分析。
3三大类雾化常用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有效控制宝宝的喘息及咳嗽症状。
医院的常用药: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次,每次配合2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日1~4次),起效迅速,10~20分钟就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对于急症很有效。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作用:是宝宝哮喘、喘息的常用药,雾化吸入是最好的给药途径,见效快,解痉作用也很强。
医院的常用药:
①β2受体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用量1ml/2.5mg,同时配合2mL生理盐水每次,每日1~4次),吸入5分钟就起效,15分钟达高峰。有明显气管痉挛的患儿(比如急性喉炎),多用到这类药。
②抗胆碱能药:代表是异丙托溴铵混悬液(ug/次,配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4次),吸入10~30分钟起效,多用于急性发病。
祛痰药
主要作用:能调节患儿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增加纤毛摆动,更容易把痰咳出来。
医院的常用药:盐酸氨溴索(常见浓度15mg/mL,每次1~2ml次雾化吸入,一天两次)。
总结:上面提到的为常规治疗用药,如果是需要长期雾化的孩子(比如哮喘),则需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尽可能减低副作用。
4雾化时,该注意的细节真不少雾化前
雾化治疗前2小时尽量不要进食,可以防止痰液及气雾等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雾化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而且要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以免防碍雾滴吸附。
雾化进行时
①时机:最好选择孩子安静、不哭闹时吸入(看动画片分散精力,或趁孩子睡着时)。
②姿势:选择坐位,让孩子上半身保持直立,利于药物沉积,提高疗效,还能防止药物溅入眼睛。不能采取坐位的孩子,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4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