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气管内套管和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清洗气管内套管的简易方法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过程中,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洗2次或3次,其清洁一直缺乏便捷、规范的操作方法。临床常用纱布穿过内套管,来回拉动以达到清洁内壁的目的。因纱布条的粗细不易掌握,纱布条填入和拉出管腔有一定困难,费时费力,且很难彻底除去痰痂。为了克服以上缺点,采用了一种简易、快速的清洗方法,通过反复实践,效果满意。
方法一:
1材料:过氧化氢溶液、废弃的表面粗糙的布胶布底纱。
2具体方法:将金属内套管先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消毒5min~10min,以达到使内壁痰液湿润松动的目的。根据气管内套管内径选择粗细适当能顺利通过内套管的长度约20cm的一次性导管,如一次性吸痰管、吸氧管、输液管等。然后将40cm长度的布胶布底纱条套在一次性导管前端穿过金属内套管,必要时可将棉签置于一次性导管内以增加硬度便于穿过有一定弧度的金属内套管。来回拉动带纱条的一次性导管3次~5次痰液即黏附在粗糙的纱布条上,用清水冲洗内套管并对光检查,清洁效果良好。
3优点: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适用于痰液较多、黏稠病人的内套管清洗,方便快捷。
方法二:
准备1副50ml注射器,将16号粗的针头连接好注射器乳头,套好针套,将针套的封闭口剪掉,然后连接5~6cm左右长的管径与内套管管径相当的软管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内套管靠近气管侧的一端,用注射器反复加压注水,以达到冲洗的目的。经过上述方法清洗内套管,在煮沸消毒内套管后,从内套管管壁分离出来的分泌物明显减少。
二、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下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
(2)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
预防的要点包括:
1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2易感人群的抗生素的应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心脏病(心衰)病人及免疫力底下儿童,患感冒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3在不能明确是普通感冒还是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应接受呼吸专科医生的医疗指导。准确诊断主要是指鉴别普通感冒与细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时的治疗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应注意:在应用抗生素前取痰做细菌培养;应用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抗生素治疗;一般抗生素应用3天无效才考虑更换,不宜频繁更换抗生素;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抗生素应用条件;对于青少年的严重耐药菌肺炎要重视;尽量少用退热药,尤其不要频繁应用激素。
(3)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优秀党员用真诚与爱心书写美丽人生记优秀党员用真诚与爱心书写美丽人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