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6-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大多为2~3日或稍久。

2、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3、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称泡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征,鼻咽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粘稠,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也明显,如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其它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较严重症状中,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惊厥大多见于婴幼儿,起病后1~2日连续几次,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往往早期出现,大多为暂时性的,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但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的症状相仿,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

4、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其病程及并发症与急性咽炎不全相同,因此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病,也可并入咽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时在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状渗出物,同时软腭及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粘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粘膜表现光滑,可与麻疹鉴别,由链球菌引起者,一般多在2岁以上小儿,发病时全身症状较多,可有高热,冷感,呕吐,头痛,腹痛等,以后咽痛或轻或重,吞咽困难,扁桃体大多呈弥漫性红肿,或同时显示滤泡性脓性渗出物,患者舌质红,或有苔厚,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并发症,主要是鼻窦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

5、血象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早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较高;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严重病例有时也可减低,但中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6、病程较轻病例发热时间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可长期低热,达数周,由于病灶未清除,须经较长时间才能痊愈。

药物疗法

1、去因疗法

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也可用初乳提取物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滴2~3天。

对细菌性感染可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但对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作用,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注意,应避免滥用。合并细菌感染时,若使用抗生素治疗2~3天后仍无效,应考虑其他病原体感染。

2、支持疗法。

发高烧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整个头部,每10分钟更换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热惊厥。

还可以用适量退热药,如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但若用过大剂量,容易导致多汗、体温骤降,甚至发生虚脱,使用时要注意。

止咳的中西药品不能大量给予轻症咳嗽小儿,尤其是婴儿。

3、局部治疗

年长儿童有喉炎、患咽或扁桃体炎时,可以用复方硼酸溶液(朵贝氏溶液)或淡盐水漱口,减轻症状。

患者有鼻炎时,除了保证休息充足,应在进食及睡前滴鼻药,减轻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药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但对于婴儿,不能用油剂型滴鼻药物,怕会吸入下呼吸道,导致类脂性肺炎的发生。

4、对并发性症的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当根据当时的情况,分轻重而采取适当措施。

预防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学龄儿童即渐减少,致病病毒的传播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可呈流行或散发,传染期在轻症只限于最初几天,重症则较长,继发细菌感染后则更延长,人体对上述病毒的免疫力一般较短,仅1~2月或稍久,但也有长达数年的。

1、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开窗睡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都是积极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经常进行,就能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衣服穿得过多或过少,室温过高或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3、避免交叉感染:接触病儿后要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隔离不但保护邻近小儿,又可减少病儿发生并发症,医院中可以执行,在家庭中成人患者避免与健康儿接触,病房要实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消毒出院病人的床铺及常备清洁空床,以便随时接收新病人,如有条件,可用紫外线照射病室与污染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全播散,

4、药物预防:卡慢舒,婴幼儿5ml,儿童10ml口服,一日3次,3~6个月为一疗程,左旋四咪唑,2.5mg(kg·d),一周服2天,3个月为一疗程,中药黄芪每日6~9g连服2~3个月,以上药物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应用后可减少复发次数,医院儿科曾采用中药加味玉屏风散(配方:生黄芪9g,白术6g,防风3g,生牡蛎9g,陈皮6g,山药9g,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3g口服,通过3年观察,认为此药似能使体弱儿童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5、注射疫苗:最近认为,应用减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内滴及/或雾化吸入,可以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表现分泌型IgA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工作指出,分泌型IgA对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体更佳,由于肠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别太多,很能进行疫苗预防。

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常较热度及白细胞更为重要,如饮食精神如常者预后多良好;精神萎靡,多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者,应加警惕。

孩子感冒后怎样护理

冬季是宝宝最容易发生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的季节,其实感冒的本质是宝宝的鼻和咽部吸入了病毒或细菌等引起的,寒冷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感冒”,而是室内外温度差别大,导致宝宝的免疫功能下降,这时病毒或细菌就有可乘之机了!

宝宝患了感冒后,突出表现常为发热,加上感冒需要经历一个疾病的自然过程(发热通常2~5天不等),所以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合理的家庭护理,不仅能帮助宝宝尽快病愈,也有助于缩短疾病的自然过程。

1.注意休息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2.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橙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3.环境适宜

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对发热的宝宝,新鲜的空气有助皮肤有效出汗而降低体温,应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而导致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尽可能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宝宝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帮助宝宝放松,会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励宝宝多饮水,水可以增加机体细胞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可以有效出汗,有利于降低体温。

宝宝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热,千万不能给发热宝宝穿过多衣服和盖过厚被褥,否则容易导致高热不退,甚至诱发高热惊厥!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衣被汗湿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受凉而加重病情。

5.物理降温

宝宝发热应首选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发热,在物理降温无效时,再适当小量使用退热药进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方法有:局部散热降温,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其中以局部散热降温法最简单易行,适合家庭常用。

局部散热降温法

头部冷湿敷或头部冰袋: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以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宝宝的额部)接受度最高,有些宝宝不愿意头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湿巾敷用,应注意经常更换冰袋或冷湿巾,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这些部位有比较大的血管,将冰袋放在这些地方降温效果较好,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可收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但在冬天难以实施。









































白癜风该怎么治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ff/967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