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

2014-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慢性感染性低热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

非感染性低热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脸色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

感染性低热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

生理性低热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而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的一过性低热,又称生理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别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各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

季节性低热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俗称小儿夏季热,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的低热表现。

低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的常见表征,一般以腋探温度37.5℃-38℃称为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必须注意鉴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ff/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