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无意间所指的这项指标,竟牵出小孩咳嗽的
2021-3-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作者:医院检验科杨佳锦吴紫薇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终于迎来了春天,但寒气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尽。这忽冷忽热的诡异天气,着实是对身体的一种考验。
一天夜班,正当我紧锣密鼓地处理血常规标本时,突然一位阿姨在外面问道:“医生医生,这个指标高是有什么问题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本不想过多的理会,而应该由临床医生去解释,毕竟对病情不了解还是应该谨慎。但我还是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工作看过去,只见她将一张报告单伸进来,并指着报告单的一处。
我接过报告单仔细一看,是一个四岁小女孩,报告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却超过了参考值上限。
很多患者确实对这个指标都感到陌生,它主要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显得专业了些。一般人也就看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知道有没有贫血就可以了。
但对于我们检验人来说,这个指标还有其他的作用:
最常见的就是可以指导血常规复检。复检规则中就提到了当MCHC≥参考值上限20g/L时,应进行标本性状复检,检查有无脂血、溶血、红细胞凝集等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很可能之前由于标本太多加上患者主要指标都正常,所以被我忽略了。于是我让她在外面稍等片刻,赶紧找出标本并调出仪器原始结果。
标本已放置片刻,分离出了少量血浆,未见溶血及脂血。但在该红细胞直方图中看到了一些端倪,在远离红细胞峰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的翘起,虽然不是那么起眼。
难道是一个微小的红细胞冷凝集?
想到这里,我立刻将这个标本放入温箱温育并趁机问起了小女孩的情况,原来是因为发热和咳嗽来看的病。15min后,我将标本拿出迅速上机检测,再一查结果(如下),RBC稍微升高,MCHC回归了正常。看来,这个标本的确是有冷凝集现象!
那么这个患者为什么出现冷凝集呢?
冷凝集现象的产生是由冷凝集素引起,它是一种冷反应性抗红细胞抗体。在低温时可结合在红细胞上,像一座桥把红细胞彼此之间都连接起来。引起冷凝集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支原体肺炎、淋巴增殖性疾病、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此外,白细胞散点图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图中可以发现异淋区域有一些散点,并且仪器的报警也提示有异型淋巴细胞。
一般我们提到异淋,首先想到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次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但结合此病例,我不禁想到黄道连教授曾写过一篇“支原体感染与异淋”的文章,里面就提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异淋也可轻度增多。
这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结合其表现、外周血冷凝集现象以及可能有异淋出现,因此高度怀疑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了印证猜想,我用该血样做了一个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快速检测,结果果然为阳性!我赶快将报告改正并备注,重新交回患者家属手中告知其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听完我的话后,这位阿姨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唉,又是肺炎支原体啊。知道了,谢谢你医生!”然后就带着小女孩走了。为什么说“又是肺支”呢?后来查阅该患者资料时可以看到,其曾多次检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IgM抗体是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因此,MP-AbIgM可以提示早期和新近的肺支感染。从该患儿IgM能诱发冷凝集现象来看,其滴度也很高,说明可能正处于急性期。
可怜的小女孩几次三番地感染肺支,难道就没有办法吗?我认为除了积极干预,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但更重要的还是加强预防。
在这里送给各位家长十二个字——“多喝温水、加强锻炼、房间通风”。
首先,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
第二,多多进行身体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抵抗力。
第三,由于部分患儿在治疗后支原体仍可持续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中,达数月之久,造成复发及播散,故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经常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编辑:梁丘审校:柒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