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
2021-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摘要目的研究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6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给予柴黄颗粒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体温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吃用柴黄颗粒组体温回复正常时间较未使用柴黄颗粒组快,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短。结论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退热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京通美联药业有限公司
全国医保儿科低价药市场容量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选择儿科门诊的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除外其它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者),年龄1-6岁,男例,女94例,均符合第6版《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临床表现:①急性起病,病程小于3天;②体温大于38度;③有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④年长儿可诉头痛、咽痛、全身酸痛等;⑤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所选病例均在发病3天内就诊,且均在一周内按时复诊观察病情者。
1.2治疗方法将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例,对照组例。两组均采取休息,补充足够水份,布洛芬悬液退热,利巴韦林抗病毒,并发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黄颗粒2g/次,2次/天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体温下降,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部分消失,异常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变;无效:体温不降,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剧,异常实验室指标无好转。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数据均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例中,痊愈7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例中,痊愈54例,有效2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例中,痊愈7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例中,痊愈54例,有效2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呕吐2例,皮疹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腹部不适1例,呕吐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两组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谈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腺炎,常引起发烧,甚至高热惊厥。常见病原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一般病情较轻,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柴黄颗粒是柴胡、黄芩提取物,柴胡和黄芩两味中药都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特点为抗病毒作用强,对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疗效佳。柴胡和黄芩两者合用,清热解毒、退烧,更增强了抗病毒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柴黄颗粒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短,服用后不良反应轻微,仅部分小儿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而且口服中成药毒副作用少,更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可在儿科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