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ldquo立春rdquo
2021-2-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立春的知识和习俗吧!
气候特点
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气候学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立春时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立春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立春开始东风送暖,大地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习俗
01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02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活动已有多年历史。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
03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04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意在策励农耕。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据说洒在自家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05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06
贴宜春字画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立春·健康
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辛辣的食物刺激呼吸道,导致上火,更易感染病毒。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因此,早春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期,特别是孩子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此外,“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少熬夜、多食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
立春·和孩子在一起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做哪些有着节日仪式感的事情呢?
1.了解“立春”谚语
爸爸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学习关于立春的谚语,了解自然的规律与神奇。
(1)一年之计在于春
寓意: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
(2)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3)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气会逐渐暖和起来。
2.剪“春”迎春
立春当天,人们会在家里贴春字,表示迎接春天的欣喜之情。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剪一张属于自己的“春”字,以表示对于春的欢迎的心情。
准备一张红色的纸
将纸向中间对折。
折过来,按照“春”字描画出其轮廓。
将字的其余的部分剪去。
剪掉里面的小纸片。
春就剪好了,可以贴出来啦!
3.读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立春恰逢疫情的关键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要少出门,勤洗手,居家常通风,玩具常消毒,有特殊情况需要出门时也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公共场所不乱触摸,时刻注意卫生认真防护,健健康康地迎接春天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