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警惕藏在身边的杀手心源性猝
2020-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能更迅速、便利的获取信息,经常会被一些信息刷屏:“贵州紫云一刑警抓捕途中突发猝死,年仅33岁”、“27岁男子身穿24号球衣,球场倒地猝死”、“湖南一“90后”乡镇卫生院药师在抗疫一线猝死”...这些消息无一不让人感觉震惊,震惊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就会突然猝死呢?为什么猝死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关于猝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猝死患者达54万,在众多猝死原因中,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占比最多,比例可占总数的50%。而具体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冠状动脉异常、心律失常综合征(离子通道病)、结构性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为常见,而在年轻人心源性猝死中,川畸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较为常见,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亦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儿童猝死的常见原因。除心源性猝死外,常见的猝死病因还包括癫痫、脑出血、支气管哮喘、肺栓塞、败血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及其他原因。
关于心源性猝死
临床多见的心源性猝死就是“急性心梗”,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疼痛向着后背、肩臂、颈部、面部等部位放射,同时伴随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不良反应。患者疼痛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休息、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在短短一小时内就可猝死。所谓的心梗,在临床上全称为心肌梗塞或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坏死引发的病症,属于冠心病加重的临床表现。正如上面所述,本人一开始那些“猝死”年轻人,都是“心源性猝死”。一般情况下,急性心梗往往有诱因,以下六个因素就是促发心梗的原因:
1、长期过劳。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过劳死”,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心梗。因为长期过劳会加速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可诱发冠状动脉异常收缩、斑块破裂,从而诱发心梗。需注意的是,过劳指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连续高速运转的脑力劳动也同样属于过劳行列。
2、情绪波动。在冠心病的基础上,患者近期情绪紧张、焦虑、暴怒等,都可导致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心肌供血量迅速减少,从而诱发心梗出现。
3、暴饮暴食。在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会导致血脂浓度迅速升高,血小板大量聚集,妨碍心肌供血。同时,突然间进食大量食物,血液会主要供给肠胃消化,心脏供血量骤然减少,心梗也可能因此发作;
4、寒冷刺激。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正是因为血管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过于寒冷的天气可刺激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量减少,严重情况下心梗就会病发。
5、便秘。便秘和心脏之间看似是没有关联,但是当大便秘结时,患者会不自主地用力排便,腹内压力因此骤然升高,心脏负荷也会加重。在临床上,因便秘用力引发心梗的患者并不少见。
6、大量饮酒后。在已经有冠心病的基础上,患者仍然大量饮酒就可称为心梗发作的诱因。因为饮酒可导致表面血管扩张,血液流向全身各处,且饮酒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斑块不稳定,在饮酒后就可出现心梗。
心梗的诱因如此之多,生活中究竟该如何预防呢?
1、控制原发病:心梗虽然大部分都是急性发作的,但这之前患者已经有了多年的“三高”病史,又或者是已经出现了冠心病,所以才造成了心梗发作。日常生活中,出现三高后应积极按照医生建议服用药物,且不能随意停药,如此才能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问题出现。
2、远离坏习惯:无论是否已经出现了冠心病,都应该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了吸烟、饮酒、熬夜等伤害血管的行为,每日保持规律作息,才能让身体健康起来。
3、锻炼:虽说剧烈运动可称为心梗的诱因,但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仍需要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每日维持30分钟左右的活动,比如太极拳、气功、慢走、慢跑等,如此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和循环,同时还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避免脂类斑块堆积。
最后,还需要患者警惕的一点就是“保暖”!虽说现在已经彻底进入了春季,但昼夜气温变化仍然不稳定,雨后天气也相对寒冷。所以,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如果身体免疫力较差,可提前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猝死的急救
当发现可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需做好如下步骤: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2、大声呼救,寻求现场人员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3、轻拍重唤患者,若不能唤醒,立即触摸颈动脉搏动;
4、颈动脉无搏动,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
1.胸外心脏按压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
4.每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
5.进行5组30:2后检查呼吸与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6.若未恢复,继续重复心肺复苏,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AED的使用
AED全称是体外自动除颤仪,是面向大众普及推广的一个重要急救设备,目前在我国某些大型公共场所已开始配置,其使用也非常简单,当我们呼救周围人员为我们取来AED时,要终止按压,及时连接AED,让机器自动识别是否需要电除颤,根据机器指示操作。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健康知识的普及,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认识“猝死”,了解潜伏在身边的这个“隐藏的杀手”,通过大家学习健康知识,讲这个“杀手”绳之以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