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怎么管理国务院发布重要通知
2020-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4月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已经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年4月6日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第一条 为加强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报告、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第三条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第四条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和发现: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的主动检测;三是在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居史人员的主动检测;五是在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中发现的相关人员。第五条 规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级疾控机构接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将个案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上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填写解除医学观察日期。第六条 强化信息公开。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天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各省(区、市)公布本行政区域的情况,本土传播和境外输入情况分别统计报告。第七条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无症状感染者应当集中医学观察14天。期间出现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转为确诊病例。集中医学观察满14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第八条 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当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确诊后及时订正。第九条 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当集中医学观察14天。第十条 组织专家组对集中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巡诊,及时发现可能的确诊病例。第十一条 对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当继续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随访。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第2周和第4医院随访复诊,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第十二条 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做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强化监测,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十三条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播隐匿性、症状主观性、发现局限性等特点,国家支持开展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传播力、流行病学等科学研究。第十四条 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合作,适时调整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第十五条 各地要加大新冠病毒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指导公众科学防护,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识别?如何做好防护?怎样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全称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存在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传染期长短、强弱有待确定。很多人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成为新的传染源,那么,到底会不会呢?
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另外,《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近日有报告说,一名感染者从未出现症状,但所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人相当。因此,也有一部分科学家猜测:一些感染者“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时具有高度传染性”。但要强调的是,类似状况的患者规模仍不清楚。
总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强弱、传播方式等仍然有待确定,大家不要放松警惕!
无症状感染者带来多大风险?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
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
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
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
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因为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姜庆五指出,很多传染病都存在隐性感染者,但其比例在不同传染病中有所不同。
早在2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组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大规模流调论文就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病例例,含有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占1.2%。
同时有专家指出,实际上在临床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会出现症状,真正属于隐性感染的病人非常少,大概是1%左右的比例。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称(研究论文3月12日刊登在《Eurosurveillance》杂志),对“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名新冠肺炎病例进行统计模型分析,估计无症状感染者所占比例为17.9%。
张文宏团队撰文指出,以目前部分研究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约为18%—31%。不过有些患者仅出现很轻微的症状,在隔离观察期间也不一定会被发现,也常常被认为是无症状。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假设10个人接触了病毒,可能最终会有6—8个人发病,2—4个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后者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
如何识别无症状感染者?资料显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产生的?无症状感染者,是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者。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史的,或者去过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经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我们现行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一是完善防治方案,遏制可能形成的新的疫情传播。
二是加大筛查监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来源,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三是强化管理救治。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出现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是加强群防群控。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
保持自身健康。加强运动,饮食清淡、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感到压力大,学会一些减压方法。如果患有慢性病,请尽可能地吃药控制。
如个人核酸检测呈阳性也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中国政府网
编辑:洪鑫、邹关琳
校对:李冠洁、陈大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