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呕吐,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2020-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期,总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我院胸外科看病,原因是孩子总是咳嗽,吃完就吐,检查血常规有的还存在贫血症状,这样的状况一般维持的时间比较久,大多数家长之前选择就近看病,到附近诊所用药控制感染,可好了没多久病情又再一次反复,家长遂带孩子来我院就诊,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孩子做一个胸片检查,看完胸片后建议到胸外科就诊,大家或许会疑惑,呕吐、咳嗽、呼吸道感染不是内科疾病吗,为什么要到外科治疗呢?原来引起孩子不适症状的疾病竟是它!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食管裂孔疝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其症状轻重与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食管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并区别此二者,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病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45%):

正常情况下,胃和食管周围有较坚韧的结缔组织(膈食管韧带,胃膈韧带,胃悬韧带)使之与周围紧密连接,使胃,食管保持正常位置,防止胃内食物反流进入食管,防止腹腔食管,贲门上移,如果膈食管韧带,胃膈韧带,胃悬韧带等发育不良,尤其是膈食管韧带与食管周围失去紧密连接,食管腹腔段失去控制和稳定性,当膈肌运动时由于腹腔食管活动性强,易向上进入胸腔形成疝,尸体解剖发现,部分新生儿食管裂孔周缘与食管壁之间的连接以食管的前,后壁连接较紧密,而其两侧较松弛,故疝的内容物易从食管两侧的薄弱处进入胸腔。

后天因素(25%):

膈食管韧带退变,松弛:膈食管韧带新生儿期即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裂孔周围组织和膈食管韧带弹力组织萎缩退变而逐渐变薄变弱,同时腹膜下脂肪逐渐聚积于裂孔附近,使食管裂孔增宽,由于膈食管韧带和食管周围其他筋膜退变,松弛,逐渐失去其固定食管下段和贲门于正常位置的功能,易使食管下段和贲门疝入膈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手术中证实,许多成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膈食管韧带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尤其老年人,上述退行性变和萎缩非常常见,而且多伴有导致的腹压升高的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慢性气管炎等),在食管裂孔增宽和高腹压对胃向胸腔的“推动”作用下,更易发病。

典型症状:

1.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或隐痛或胀痛或紧压感,疼痛扩散范围较广,餐后30-60分钟发生,下蹲弯腰和平卧可诱发,亦有心前区痛或全胸痛,少数可呈急腹症表现。疼痛多在1小时内自行缓解,当食管旁疝发生嵌顿时,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及吞咽困难。

2.反流症状:嗳气、反酸、烧心、呃逆、呕吐等。

3.梗阻症状:当部分胃疝入胸腔或食管炎使食管变窄或痉挛,进食时有梗噎、下咽不顺或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方,初为间歇性,久之可呈持续性。

内科治疗原则:

消除疝的形成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蠕动。

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食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避免咖啡、巧克力、饮酒等,避免平卧和睡前进食。

睡眠时采取头高足低位,卧位抬高床头。

避免弯腰、穿紧身衣以及呕吐等增加腹内压等因素。

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者应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

对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给予抗反流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治疗。

(1)抑酸剂: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2)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3)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手术治疗:

适应症:

食管旁疝和混合型食管裂孔并发胃食管反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食管裂孔疝并发出血、狭窄、反复的吸入性肺炎;

同时存在幽门梗阻及十二指肠瘀滞;

疝囊较大,有压迫症状及经常嵌顿。

手术治疗原则:

复位疝内容物;

修补松弛薄弱的食管裂孔;

防治胃食管反流;

治疗并发症。

我们希望孩子每一丝的不适都会引起家长重视,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

段贤伦主任

段贤伦主任,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胸外科学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儿童意外伤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小儿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专门从事小儿胸外科疾病诊治。

可以扫描图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zl/976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