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2019-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浅谈鸡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一、鸡群发病规律在养鸡生产中,我们把能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统称呼吸道病。其发生从第10天就有呼吸道病症状,精神不振,一般采食量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白天可听到咳嗽声,晚间关灯后可听到呼吸困难、罗音,很快继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又促进了呼吸道病的发展,最终形成大肠杆菌为主,呼吸道为辅的混合性感染,使病情加剧、危害严重。由此可见,呼吸道病与大肠杆菌病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病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形式众多疾病的最终表现,两病在发生过程中有相互诱导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在对这两种疾病防治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二、呼吸道与大肠杆菌病的病因㈠呼吸道病发生呼吸道病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病毒和支原体的感染;二是不良环境影响引起细菌性感染。1、病毒和支原体的感染鸡新城疫:非典型新城疫发生情况,因病毒强弱和免疫状况而不同。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个病在许多肉鸡场均有发生,发过病的鸡场设备、场地、房舍、粪便均有污染成为新的传染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这个病是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鸡体各种疾病抗体水平下降,抵抗疫病感染的能力降低,使鸡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鸡支原体病(慢呼):我国的肉鸡场普遍发生此病,主要与种鸡场支原体净化程度和肉鸡场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有关。2、环境因素若停止供温时温度变化,床面垫料潮湿,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空气污浊,特别是有害气体氨气存在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呼吸道病。㈡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鸡场污染更重。当饲养管理不良、鸡舍潮湿阴暗、卫生差及其疾病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时鸡群的抵抗力降低,诱发或促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发展。三、防治措施由于呼吸道病的普遍发生,防治呼吸道病的发生被认为是生产中的要点,也是防治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关键。㈠预防措施1、做好消毒净化工作:鸡舍场地设备进行全面消毒时消灭病原体的重要措施,空舍时间不能不少于两周,冲洗和消毒饮数根据场家不同条件制定。2、做好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接种:根据种鸡场的防疫状况和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3、加强支原体病控制: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本病,如预防性用药、定期消毒和全进全出制饲养方式等。肉鸡首次用药通常在3--5日龄,然后在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时再用3--5天;并加强20日龄前支原体病的防治工作。4、加强饲养,控制环境:肉鸡的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是和饲养环境紧密相关的,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特别是内环境)是肉鸡饲养成功的首要条件。影响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空气、垫料的状况和鸡群的密度。控制内环境有两个关系需要处理好:第一是保温与通风关系,鸡群两周龄内保温是重要的,两周龄后通风比保温更重要,不良气体是诱发呼吸道病的重要因素。第二是饲养密度与房舍设备之间的关系,饲养密度要合理,不要硬搬书上的标准,要根据鸡舍的设备实际情况决定合适饲养密度。5、进行预防性投药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一旦发生,投药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在没发病时掌握生产关键环节及时进行预防性投药如疗得泰、多西泰欣、金氟抗等。讨论:在治疗鸡呼吸道病的同时要使用防治鸡大肠肝菌病的抗生素。严格的讲,要想经投药把呼吸道症状完全消除,这在生产实际中是不可能的。单纯的呼吸道病不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仅为消除症状连续投药,药费过高,在利润微薄的肉鸡饲养中是不合适的。正确方法是:用较低药来控制和减轻呼吸道症状,把重点放在防治大肠杆菌上,这样我们就能控制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生产成绩。四、鸡群发病规律在肉鸡生产中,我们把能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统称呼吸道病。其发生从第10天就有呼吸道病症状,精神不振,一般采食量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白天可听到咳嗽声,晚间关灯后可听到呼吸困难、罗音,很快继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又促进了呼吸道病的发展,最终形成大肠杆菌为主,呼吸道为辅的混合性感染,使病情加剧、危害严重。由此可见,呼吸道病与大肠杆菌病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病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形式众多疾病的最终表现,两病在发生过程中有相互诱导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在对这两种疾病防治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