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描述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原则、技术及初中。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布鲁菌属、Q热立克次体、乙肝病毒、伤寒沙门菌、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结核杆菌、皮炎芽生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鹦鹉热衣原体、球孢子菌等。
微生物危险度等级分四类:1、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通常对人或动物不致病。2、危险度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对人或动物致病但不严重。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严重感染,然而,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传播危险性有限。3、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不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4、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容易发生直接或间接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安全基本设备:1、生物安全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的操作包括:处理感染性物质,处理潜在空气传播的物质,离心前后密封离心杯的装样取样,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2、个人防护装备: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意外接种等。包括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手套、鞋、呼吸防护用具。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一般分四级: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属防护实验室,为特殊的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3级微生物。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属最高防护实验室,供危险病原体研究,处理危险度4级微生物。
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1、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2、生物恐怖: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袭击手段,通过一定途径散布危险因子,造成疾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体功能障碍和死亡。
生物安全技术: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包括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感染性物质冻干管的开户和储存、血清分离、朊粒。2、常用设备的使用:常用设备包括接种环、移液管、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等。3、血液和其他体液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防止样本渗漏、个人安全防护及手卫生、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的样本和微生物、规范实验操作、消毒。
暴露的处理:1、锐器伤及其他损伤:脱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脱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暴露细节,保留完整医疗记录。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立即撤离,待气溶胶排出、粒子沉降后方可入内,清除污染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暴露者接受医学咨询。4、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一定时间后,清除污染物品,再用消毒剂擦拭。5、离心管破裂:盖上离心机密闭30分钟后清理消毒离心机,封闭离心杯内离心管破裂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盖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后丢弃或经适当包裹、标识后运送到其他地方处理。清除污染的方法有压力灭菌、焚烧等。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三层包装,内层应密闭,防水防渗,贴指示内容物的标签。第二层为吸水性材料。第三层包装保护第二层包装免受物理性损伤。
消毒灭菌技术包括热力、化学、辐射、过滤技术。热力灭菌技术具有方便经济有效效果监测标准化的优点,包括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化学消毒剂常用于热敏感物品的消毒,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福尔马林、戊二醛、次氯酸钠、稳定型过氧化氢、琥珀酸脱氢酶)能杀灭芽胞、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细菌。中效消毒剂(酚类衍生物、乙醇和异丙醇)能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细菌。低效杀毒剂(季铵类)能杀灭细菌。γ辐射通过破坏DNA链发挥灭菌作用,主要用于注射针、注射器、导管、手套等小件物品的大批量灭菌。紫外线主要抑制细菌生长。过滤技术可去除溶液中的颗粒及热源,也可用于去除大容量液体中的少量微生物、溶液中的细菌定量。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感染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另一感染者或环境,内源性感染来自于患者本身。几乎所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病毒感染季节,儿科及老年病区医院传播。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或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医院感染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1、医院感染来源于人:(医院环境中的任何物体:病人、携带者、工作人员)及环境(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和滋生的场所或环境)。2、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共同媒介物、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以空气、接触及媒介更重要。3、医院感染易感人群:所患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烧伤或创伤,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治疗、各种侵袭性操作、异物的植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污染手术。住院患者对条件致病菌和机会病原体的易感性较高。4、医院感染的预防: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宿主抗感染能力。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院感控制中的职责: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规范,遵循标准化操作程序处理标本预防实验室感染,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将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型,定期将报告感染病原菌在不同解剖部位病房的发生率及耐药谱。
预防院感: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2、医院的监测制度系统。3、预防措施: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并经常督促与定期检查;医生护士检验与有关人员的培训与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诊断治疗的指导和存在问题的解决。4、控制措施:针对该医院医院感染或有局部暴发感染的控制措施: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患者的隔离,加强消毒与灭菌工作,医院感染患者的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5、医院感染的鉴别诊断:医院感染的情况有:皮肤黏膜开放性创口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细菌,但无任何临床症状,为细菌定植;由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如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或水痘等;全身感染的迁徙性病灶或原有的慢性感染复发,医院内获得者;患者医院内急性发作。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