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类知识点总结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2016-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

  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

  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1)肺放线菌病

  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贫血、消瘦、杵状指;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2)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

  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1)放射性肺炎

  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吸入性肺炎

  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

  (五)中医治疗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

  (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

  (三)治疗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

  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

  (四)中医治疗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

  (一)病理

  1、解剖学分类:

  中央型肺癌:发在段至主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占肺癌3/4;

  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

  (2)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

  (3)腺癌;

  (4)细支气管-肺泡癌;

  (5)大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

  (6)鳞腺癌。

  (二)诊断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晚期,恶病质;

  诊断的最可靠手段――痰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二)表现

  1、代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感心悸气短乏力

  2、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厚的客观征象;主要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DIC.

  七、慢性呼吸衰竭(喘证,喘脱,闭证,厥证)

  (一)病因

  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中医病机

  病位在肺,与脾、肾、心关系密切;

  本虚标实:本虚:肺脾肾心虚;标实:痰浊,瘀血,水饮。

  (三)血气分析

  I型呼衰:PaO,PaCO2≤40;

  II型呼衰:PaCO2>50 和(或)PaO;

  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正常,HCO3-升高;

  失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7.35.

  (四)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抗感染,机械通气

  I型呼衰:给予高浓度(>35%)吸氧;

  II型呼衰:给予持续低浓度给氧→使颈动脉窦兴奋性降低。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一)病理:炎症;萎缩;化生

(二)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

(二)胃镜表现

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色红,边缘模糊,多局限,形成红白相间征象,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

组织学:粘膜或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2、萎缩性胃炎:粘膜色淡弥散变薄,有上皮细胞增生或肠化生;组织学:粘膜萎缩伴有假幽门腺化生。

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命名:因溃疡的形成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

(一)病因

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因子与其自身防御因素失去平衡;

(二)病理

GU可发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常见,DU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

(三)表现

――上腹疼痛,慢性病程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GU――餐后1小时内发生疼痛;DU――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次是食后缓解,午夜痛。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穿孔;幽门梗阻――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癌发;影像:龛影――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间接征象;

化验:胃溃疡――胃液酸度↑↑;DU――胃酸↑,胃泌素↑;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胃酸↑↑,胃泌素↑↑。

(四)治疗

三联疗法: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三、胃癌

――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

(一)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炎;

胃溃疡;巨大粘膜皱襞症

(二)病理

1、部位:好发于幽门区(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次贲门部;

2、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粘膜及粘膜上层;

(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

3、组织分型

根据腺体:管状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弥散型癌;根据分化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根据生长方式分:膨胀型;浸润型;根据肿瘤起源分: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

(三)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结;血行播散;腹腔内种植;

(四)中医病机:病位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五)表现

上腹痛-最常见的症状;并发症:出血;梗阻;穿孔;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

四、肝硬化

(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

(二)表现

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

2、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症状;

(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

(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五、原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

(二)病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三)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

(四)表现:

肝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全身表现;

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五)诊断标准:AFP>

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有价值;

六、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二)表现:

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饭后1-3小时发病渐加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向腰背放射;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中度以上发热;胁腹皮肤可见呈暗灰蓝色斑(Crey-Turner征);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败血症,肾衰,心衰,DIC。

(三)检查

1、淀粉酶:血>U,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U;

2、脂肪酶:>1.5U,48-72小时开始升高;

3、C反应蛋白(CRP)>mg/L――提示广泛的胰腺坏死。

七、上消化道出血

(一)病因: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胃与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

(三)出血量的估计

>5ml   粪便隐血+;

50-ml 黑便;

-ml 呕血;

-ml 出现全身症状;

>0ml 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四)治疗

大量出血伴休克――首选积极补充血容量。

水城康怡宾馆5楼(水矿总院旁)-(钟老师)红果胜景大道二楼(县公安局对面)-(肖老师)(余老师)(交流群)







































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
古代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ysbj/967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