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春季第一声咳,警惕上呼吸道感

2019-6-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冬去春来,气温渐升,在这乍暖还寒的“倒春寒”时节,人们最难以防范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难以幸免。轻者伤风流涕,重者高热肺炎,有时会并发心肌炎、肾炎、诱发哮喘,严重者可能发生心、肺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起病较急,除咳嗽外,还有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痰少而白多为病毒感染,1~2天后咳嗽加剧;有发热,痰呈黄色或黄脓色则继发细菌感染;若咳嗽伴声音嘶哑,表明炎症已向喉部发展。

春季怎样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毒或细菌的致病力,还与个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卫生习惯和生活态度等都对身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有影响。概括地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到户外空气清新处进行适宜的运动,以增强体质;

2.避免淋雨、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睡眠。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注意营养,蛋白、热量要充分,水果、蔬菜很重要,由于春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

4.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尽量不到人多嘈杂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去;

5.有慢性疾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者,接种流感疫苗,有效预防和减少流感的发生;

6.吸烟会严重地损害呼吸道的免疫防御机能,破坏肺功能,甚至引起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血栓病等多种疾病。因此,戒烟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几率。

易感人群

1.慢性病患者

原有哮喘、“老慢支”、肺气肿、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点人群。这些患者一旦感染,就会慢病急发,治疗不及时就会慢性病加重。所以,这类人群要特别加强预防呼吸道感染。

2.年老体弱者

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是多种疾病的好发人群,他们在冬春季节也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且一旦发病就比一般人群更难痊愈。所以,这类人群也应加强预防。

3.繁忙劳累者

有些人明明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却也经常感冒、咳嗽不断,仔细询问才发现,这些往往是白领、精英、骨干,平时工作忙碌、加班加点、压力大、劳累之后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1.防寒保暖,注意生活小细节

初春时节气候依然较寒冷,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出门时戴好帽子和围巾。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应尽快将手洗干净;在呼吸道感染高发时期,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爆发期,到公共场所去时不妨戴个口罩,避免接触病原微生物。

2.减少感染机会,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湿度,经常洗晒被褥和枕头。感冒流行时,应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不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进行耐寒锻炼。易感人群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

3.饮食营养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冬春换季时节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按照“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温性食物。

与此相对,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止阻碍体内阳气生发。需要提醒的是,常被咽喉干燥、口臭、便秘等“内热”症状困扰的人,不宜过多食用温性食物,可适当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莲藕、百合、萝卜等。

4.调养心神舒畅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可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抵御寒冷的侵袭。尤其是老人,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5.注意口腔卫生

口腔是上呼吸道的组成部分,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引起口腔内细菌增多,当抵抗力下降时,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是每个人都应养成的好习惯。

本季主题活动

上呼吸道感染专用药

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辅料为淀粉。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粉末。味微苦。

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10粒×2板/盒。

口服,一次2-4粒,一日4次。

联系我们

养生健康-

张总

北区:黑吉辽京津冀鲁苏

陕甘宁青新豫蒙晋

刘总

南1区:云川浙沪皖粤桂琼

刘总

南2区:贵渝湘鄂赣闽藏

赞赏

长按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kfal/975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