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副猪链球菌以及呼吸道病反复发作原因
2017-4-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俗称蓝耳病,业曾被称作猪神秘病,是近几年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最重要的疫病之一。目前很多养猪场由于对蓝耳病的认识不足,在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并由此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笔者就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将近来在猪场控制蓝耳病的一些经验做以分享,以期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我们对蓝耳病究竟了解多少?
1、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近几年来,因蓝耳病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越来越普遍。当猪场中生产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率远远超出预期值时,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过去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白死胎”),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然而,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的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并且很多情况下,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笔者在临床走访中,曾听到部分养猪生产者对蓝耳病的一些片解,部分片解认为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特征;也有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PRRSV感染活跃状态下哺乳仔猪并不会表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易感群体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莫名消瘦。而有些情况下,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眼结膜炎。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所有描述过的临床症状均有例外。
3、保育猪严重的继发感染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一方面可能是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可能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的主要表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其二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因此,在地方流行性疾病(如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也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当前猪场异常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多专家提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
4、蓝耳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PRV、PCV、SIV和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后的猪群表现PRDC。
5、蓝耳病毒感染可导致其它疫苗(特别是猪瘟)免疫效果差
大量实验表明,PRRSV感染后的猪群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产生受到了严重抑制,亦即PRRSV感染会严重干扰其它疫苗(特别是猪瘟)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猪瘟疫苗反复免疫抗体水平差的猪群也可能是因为存在PRRSV的感染。所以在临床中常见到PRRSV感染严重的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二、控制蓝耳病的一些经验分享
1、案例描述
A廊坊固安某猪场,存栏母猪约头,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流产率接近20%。母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据农场主介绍,该场母猪曾免疫过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从生产母猪群的临床表现来看,母猪群感染PRRSV表现活跃的可能性最大。建议该场母猪全程添加蓝可净+妙林每月连用15天连用两个月。次月笔者回访后农场主反应效果显著,在次月生产的约20头母猪中,仅有两窝发生流产。
B、河南杞县某猪场基础母猪约头母猪的猪场,临床表现为保育猪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体温升高约41℃;剖检肺部病变明显,显著的渗出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积液(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死亡率高达30-40%。对该场建议的处理方案为母猪添加蓝可净+妙林每月添加15天连用两个月,断奶仔猪阶段添加蓝可净+链灭连用5天然后再添加蓝可净+妙林连用10天。同时个别严重的仔猪肌注败菌平控制继发感染。在一个月后回访断奶仔猪发病率显著降低,该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