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交替,感冒的孩子多了上呼吸道感染居

2016-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季节交替,气温多变,一不小心孩子就着凉了,此时可要警惕与感冒症状相似的副流感。它有可能诱发心肌炎、气管炎。最近我馆门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明显增加,而副流冒是最常见的一种;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了。外出踏青回来,要是发现孩子面部、颈部、手臂有星点状小疙瘩,可能是过敏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春季也进入了高发期;

春季最容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春季,小儿哪些疾病最为高发,又该如何预防?

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占八成

在这冷暖交替的季节,天气一会冷一会热,妈妈们给孩子穿衣服有时还真拿捏不好“分寸”,孩子特别容易感冒。最近一段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持续增加,不少孩子还出现了疾病反复。

今年4周岁的小豪,刚上幼儿园小班。春季开学后,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小豪班上好几个小朋友都感冒了,而他也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们常在一起玩耍,难免反复交叉感染,这让小豪的感冒一直不见好。

“目前我们接诊的小患者主要是副流感,这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医师表示,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副流感,再加上防护措施不当,孩子很容易“中招”。副流行性感冒可诱发哮喘,而哮喘也是这个季节儿童的多发病之一。在春季,引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较多,这与春季花卉授粉,空气中花粉颗粒较多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可引发心肌炎危及生命

副流感病毒多发在冬春季节,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重复感染较为普遍。也就是说,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市民,只要打个喷嚏、或咳嗽一声,都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尤其是抵抗力较差、体质较弱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感染。

一般而言,副流感的潜伏期为3到6天。和一般的感冒相比,副流感发病较急,大多有发热、流涕、咽痛。医师介绍,这种本身不可怕,但因为它与感冒的症状相似,不少家长难以分辨,往往延误了治疗时间,此前,我们就收治过好几位因副流感病毒没有及时治疗,诱发心肌炎、气管炎的小患者。而心肌炎会对幼儿的心脏造成损害,严重者会造成孩子死亡,一定要特别注意。

杜绝传染源,少去公共场合

“春季预防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杜绝传染源。”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发烧、咳嗽时,医院看医生。经检查确诊后,要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儿排泄物、所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家中有大人出现感冒症状,最好暂时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以免传染给孩子。

与此同时,要注意每天要给房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出门回家后应洗手洗脸。家长最好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较大场所的次数,防止孩子在玩闹过程中被感染。最后,也要注意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

儿童过敏性疾病进入高发期

春季天气晴好、温度适宜,经过一整个蛰伏不出的冬季,大家都喜欢去郊游踏青,往往在花田、林中游玩一圈回来,脸上就出现又红又痒的斑块,甚至脱屑、干痛、出现丘疹和鳞屑等。

昨日,馆内候诊大厅,一位抱着孩子焦急等待的妈妈,就遇到了这类情况。前天她和几个朋友约好出去玩,孩子小妮在家没人看管,就一起带去了。谁知道,回来后发现小妮一直打喷嚏、咳嗽。“刚开始我还以为孩子是不是感冒了,后来才发现孩子身上已被她自己挠得红肿了,说是身上很痒。”这位妈妈说道。

过敏原增多,引发各类疾病

“春天是皮肤过敏的高发期,郊野的昆虫、病毒和花粉等都极易引发过敏。”春天紫外线逐渐增强,但皮肤的耐受力还比较弱,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就很容易导致春季皮炎;再则,春季空气中花粉增多,有的人是过敏体质,尤其是针对花粉过敏。而孩子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中招。

医师表示,丘疹、红斑都是季节变换时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一般常见于面部、颈部、手臂等外露型身体部位,有的是一片一片的,有的是星点状,大多数会伴有痛痒感。普通人平时没有患过丘疹、红斑,突然长出来了,多半就是,但医院进一步检查。

远离过敏原是关键

“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们远离过敏源。”在春季,家长们在带孩子出门前,一定要注意防护,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在这个季节最好不要带着孩子到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以免过敏。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如戴上口罩、眼镜等,尽量减少裸露部位,也可提前服一些防过敏的药物。回到家后,最好立即洗手洗脸,有条件的还可以将外出的衣服换下。

另外,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免疫力。









































不用喝苦汤药的简便慢性咽炎方
提醒颜值降低竟因腺样体肥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g.com/jbkfal/968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