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202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彭洋简介 http://m.39.net/pf/a_9213495.html
01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好发于春夏季,较为常见。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延、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后可见小溃疡,疱疹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1周左右可自愈。
病因: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也可致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什么是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中其他型病毒可引起本病,病毒自口或呼吸道入体,先在咽黏膜、扁桃体、呼吸道等处繁殖。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入血引起病毒血症,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故发病初期即有传染性。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均可排出病毒,发病第1周病毒排出达高峰,呼吸道排毒可持续1~3周,而粪便可长达2~3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
接触传播:
可因为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皮肤黏膜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造成传播。
好发人群: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6岁以下儿童自身的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感染发病。
发热:
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天,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
咽痛
咽痛
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年幼患儿因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呕吐等。
局部体征
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其他症状
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1
孩子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
孩子的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
避免儿童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接触。
4
良好的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1.护理:确诊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休息。家长应保持患儿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患儿个人卫生。
2.饮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饮食护理应注意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建议给予清淡饮食,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以及蔬菜。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等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